哈密伊州区天山乡杏子丰收:颗颗“黄金果”铺就富民路
七月的东天山南麓,瓜果的甜香漫过山谷。在伊州区天山乡,杏树硕果累累,金灿灿的杏子挂满枝头,从果园到市场,从田间到舌尖,这一颗颗饱满的杏子,不仅是装点乡村的“风景线”,更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黄金果”。
7月17日上午,记者来到哈密市伊州区天山乡三道沟村。在一户村民的院子里,大梨光、色买提、小白杏、乔乐潘等各品种的杏子堆放在中央,几名工人围在杏堆旁,仔细检查每一个果品,将符合要求的杏子装箱打包,等待发往哈密市区及周边省市。
“这些杏子要发往乌鲁木齐,得抓紧时间打包好。”杏子收购商、三道沟村村民阿不列力木热合曼一边指挥工人分拣装箱,一边向记者介绍。他告诉记者,天山乡的杏子因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风味十分独特,在外地市场很受欢迎。尤其是今年的杏子,品质特别好,甜度高、口感佳,从7月1日开始,他就一直在天山乡收购杏子。
在附近的一片杏园里,村民阿巴斯马木提正捧着刚摘的杏子,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他告诉记者,家里种了8亩杏树,往年都是靠自己拉到市场售卖,不仅辛苦,还卖不上好价钱。但最近几年,乡政府帮忙联系各地客商收购,现在在家门口就能交易,既省心又划算。
同样忙碌的还有三道沟村党支部书记艾合买提玉努斯,他和村干部们穿梭在杏树丛中,熟练地采摘、装筐。他告诉记者,近几年乡上鼓励村民改良杏树品种,还专门邀请技术员指导管理,杏子的产量一年比一年高,村民的收入也跟着涨了起来。因为杏子品质好、价格适中,这里还成了不少游客的采摘地。
游客文玲玲说:“我专门从哈密来这里采摘杏子,每年都来,这里的杏子很好吃,我买回去送给亲戚朋友”。艾合买提玉努斯说:“今年截至目前,我们村卖出了100多吨杏子,预计产量能达到200吨左右。下一步,我们以杏子采摘为契机,把农家乐打造好,欢迎大家来天山乡旅游做客。”
据介绍,为了让群众的杏子卖得好、收益高,近年来,天山乡提前谋划,对5800余亩杏树进行了品种改良,还找了专家对村民开展技术指导。同时,与客商建立起稳定的供销关系,并引导村民做好杏子的分级分拣、包装保鲜,提升杏子的附加值。
哈密市伊州区天山乡副乡长依玛尔江·依不拉音说:“接下来,天山乡将进一步依托特色林果资源,探索“线上+线下”销售模式,发展采摘游、乡村旅游等新业态,让更多群众增收致富。”
记者在伊州区天山乡采访的一天,被一种“甜蜜”的氛围包围着。从村民院落里堆成小山的杏子,到收购商手中不停记录的账单,再到果农脸上藏不住的笑容,处处都透着丰收的喜悦,也藏着乡村振兴的密码。
阿巴斯马木提那句“往年卖果累断腰,如今门口把钱赚”,道尽了变化。曾经,村民们守着好果子却愁销路,如今,乡干部跑前跑后搭起产销桥,让“果香”不再怕“巷子深”。热萨来提·纳曼的小店从卖日用品到“特产专卖店”,阿不列力木热合曼从普通村民变成专业收购商,这些转变背后,是乡村产业活力的迸发。
更让人欣喜的是,杏子的价值在不断延伸。从单纯卖鲜果,到发展采摘游、农家乐,再到探索线上销售,一颗小小的杏子,正在串联起种植、加工、旅游等多个环节,让村民们在产业链上有了更多获得感。
离开时,阳光洒在杏园里,阿巴斯马木提打开手机,微笑着看着微信转账,嘴里念叨着要给家人买新衣服。那一刻忽然明白,乡村振兴从来不是抽象的概念,它就藏在这沉甸甸的果实里,在村民增收的账本上,在每个人对好日子的向往中。天山乡的杏子还在继续运往各地,而这颗“黄金果”带来的甜蜜,才刚刚开始。(马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