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惠民实事 见证老城路街道半年发展成果
时光荏苒,半年已过,自2025年开年以来,高昌区各乡(镇、场、街道、片区)锚定年初向群众郑重承诺的惠民实事,用“实”字托底、“干”字为先的劲头,抓落实、惠民生、促发展。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老城路街道,感受这里的发展与变化。
老旧小区改造是老城路街道今年的重点工作之一,通过基础设施升级和配套设施完善,居民的生活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
老城路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吾买尔·热外都说:“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10个小区的公共区域上下水管网及暖气管网改造维修,13个小区的楼房屋顶防水铺设,还有10个小区的楼体外墙保温工程正在加紧施工。”
老城路街道居民王亚超说:“今年我们小区进行上下水提升改造,还做好了屋顶防水,这真是实实在在地改善了我们的生活品质,我们住得也更舒心、更安心了。”

老旧小区改造提升了居民的生活品质,而人居环境的改善也让老城路街道焕发出新的活力。
老城路街道人大工委副主任艾力·吾甫尔说:“我们新增了地埋式垃圾箱9套、智能分类垃圾箱12套、垃圾分类亭43套,这些新增的环卫设施的投入使用,大大提高了垃圾处理效率,让社区环境更加整洁,人居环境也得到了优化和改善。”
老城路街道滨湖社区居民成宗说:“以前扔垃圾都混在一起,现在有了垃圾分类亭,小区环境整洁多了!而且不仅能减少污染、还能让资源循环利用,我觉得特别有意义。”

良好的生活环境离不开优质的医疗服务,老城路街道在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方面也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老城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吾斯曼·买买提说:“我们全面完成了7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规范化升级改造,优化了科室布局,配齐了诊疗设备。现在各站点都具备常见多发病的诊治医疗、中医理疗等基本医疗服务功能,居民在家门口都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了。”
老城路街道广场社区居民热娜古丽·艾赛依都说:“社区卫生服务站现在建设得越来越好了,不仅能看病、买药,还能做中医理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医疗服务,真的太方便了。”

在老城路街道,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也让居民们感受到了幸福满满。
老城路街道党工委委员、组织干事、宣传干事马建勇说:“我们成功打造了新春社区方棋文化工作室,传承了地方特色文化。同时,在7个社区建成了‘百姓大舞台’,常态化开展各类文体活动。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居民的业余生活,还激发了基层文化活力,满足了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老城路街道广场社区居民马小玲说:“我非常喜欢这些文化活动,这些活动让我们社区的氛围更加活跃,大家在一起唱歌、跳舞、做游戏,感觉特别开心。”
文化阵地的建设和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让居民的文化生活更加精彩,老城路街道在关注居民生活的同时,也时刻关心着户外劳动者和新就业群体的权益保障,“石榴籽家园”工会驿站为户外劳动者和新就业群体提供了贴心的服务,成为他们的“暖心港湾”。
老城路街道党工委委员,常务副主任黄一帆说: “我们升级了7个社区站点的服务功能,提供休息、饮水、充电、阅读等服务。同时,针对外卖员、快递员等新就业群体,创新开展了30余场志愿服务活动,累计服务600余人次,增强了他们的归属感、幸福感和社会认同感。”

老城路街道党工委书记、人大工委主任李敏表示:“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扣群众安居乐业目标,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急难愁盼问题,通过精准施策、创新机制、多方联动,扎实推进各项民生实事落地见效。在实施过程中,我们注重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确保各项实事真正符合群众的需求。下一步,我们将持续聚焦民生短板,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指数,提速老旧小区改造攻坚,深化人居环境长效管理,推进‘健康社区’建设,拓展文化惠民覆盖面,提升工会驿站服务品质,努力让居民的生活更加美好。”
从居住环境到医疗服务,从文化生活到暖心关怀,老城路街道用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诠释着“人民至上”的深刻内涵。(伍海燕 苏银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