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课堂送妙招 高温时节保丰收
7月18日,阜康市九运街镇九运村的玉米田像被罩在蒸笼里,地面蒸腾着热浪。连片的玉米秆却挺得笔直,叶片在热风里翻卷出银绿的光。九运街镇的种粮大户们踩着滚烫的田埂聚拢过来,裤脚沾着泥土,头上戴着草帽,目光齐刷刷投向田垄深处那个蹲在玉米秆间的身影。
“大伙儿瞧仔细喽!”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杨国安拨开一人多高的玉米叶,露出穗顶的花丝,指尖在顶端轻轻一弹,“这高温天,花丝容易干枯,对玉米的授粉不利,我们在浇水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在中午浇水,尽量在早晚浇水。记得给花丝喷点温水,水温不超二十五度,既能保湿又不刺激花粉。”他的声音穿透热浪,清晰地传到每个农户耳中。
“杨主任,我家那几亩地昨天看着花丝就有点蔫,这招管用不?”九运村玉米种植大户张杰抹了把额头上的汗,嗓门透着急。他身后,农户们围成圈,有人掏出手机对着玉米穗拍视频,有人蹲在田埂上往本子上记,汗珠砸在干裂的土地上,晕出小小的湿痕。

“老张你别急!”杨国安直起身说“除了喷水,还得看灌浆期的水肥。高温天蒸腾快,追肥得配着浇水,氮磷钾比例按3:1:2来,傍晚浇最划算,一晚上能吃透。”他顺手薅起几株杂草,“杂草抢养分不说,还挡通风,这时候就得勤薅。”
“去年就吃了高温的亏,穗子填不饱,一亩少收百十来斤。”张杰蹲在自家玉米地边,扒开一个半熟的玉米穗给大伙看,“今年听杨主任的,一早就在地头喷水,你看这籽粒,比去年饱满多了!”他粗糙的手掌抚过玉米粒,眼里闪着光,“这田间课堂比在屋里开会实在,手把手教的都是保命的招。”
日头爬到头顶,杨国安的后背已被汗水浸透,却还在田埂上来回穿梭,挨个查看农户的玉米长势。“现在是玉米灌浆的‘冲刺期’,高温干旱就是拦路虎。”他对着围拢来的农户大声说,“咱们多往地里跑几趟,把授粉、浇水、追肥的活儿做细,保准能多打粮!”
田埂上的笑声混着玉米叶的沙沙声,在热浪里传开。这场顶着烈日开的田间课堂,将技术送到了最需要的地方。九运街镇农业服务中心的技术员们说,入伏以来已在全镇办了8场这样的现场教学,接下来还要跟着农时走,把更多“锦囊妙计”送到田间地头。
热风拂过,墨绿的玉米叶翻涌着,仿佛已能看见秋收时沉甸甸的穗子压弯枝头的模样。(王晓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