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江斌:提案落地间观天山南北换新颜
中新网新疆新闻9月16日电(苟继鹏)“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万亿元大关,进出口总值超4351亿元,粮食单产跃居全国第一……”民盟新疆区委会专职副主委尤江斌近日表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在成立70周年之际,交出一份令人动容的答卷。
作为民主党派的一员,尤江斌在20余年的履职中参与提交几十份提案,在提案落实的点滴间,见证天山南北的巨大变化。
文脉守护:让传统瑰宝绽放新光彩
乌鲁木齐市红庙子山上,始建于清乾隆年间的红庙子道观静静矗立。这座新疆历史最悠久、有着广泛影响力的道教活动场所,曾因城市开发建设几次面临拆迁危机。
“这是新疆唯一现存具有几百年历史的道教活动场所,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和文化,还在民族团结中发挥着积极作用,绝不应该在林权转让中消失殆尽,一定要保护好。”尤江斌说。
于是,2020年起,尤江斌开始关注红庙子山的有关情况,并持续走访调研,搜集整理详实材料,提交《关于修建红庙子山道教文化主题公园并将其纳入“一带一路”核心区建设城市总体发展规划的建议》,并获得当地政府的重视。
此后,他又提交《关于恢复举办乌鲁木齐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红庙子庙会”的提案》,同样获得乌鲁木齐市有关部门的认同。
“我期望这里的庙会不仅有汉族的炸糕、锡伯族的大饼,还应该有维吾尔族的烤羊肉、回族的凉面以及各种摆地摊的、卖小吃的、吆喝冰糖葫芦的各类商贩。”尤江斌畅想着未来庙会的盛况。
如今,红庙子道观改造工作按计划推进,完工在即,这座文化地标即将以崭新面貌重现活力。从濒危拆迁到规划重建,从文化遗珠到民心纽带,这份提案的落地,正是新疆文化保护理念升级的缩影——在发展中守护文脉,让多元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光彩。
生态优先:在发展与保护间筑牢绿色屏障
2008年,是尤江斌到民盟新疆区委会任职的第一年。他了解到,粘胶产业项目因其投资少、产出大、见效快,成为一时热门的化工项目。从广阔的南疆到天山北坡经济带,该化工项目都大量存在。
“粘胶化工项目广泛投产,其生产过程中释放出有毒气体,将会对新疆脆弱的生态资源造成严重破坏。”尤江斌敏锐地意识到这一点,并与同仁迅速组织调研。
为掌握粘胶在新疆的生产情况,调查组深入南北疆各地,并两次踏进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腹地进行调研。在业内专家的支持下完成了《关于新疆地区粘胶产业的现状及建议》。这份提案因数据准确、问题清楚、建议具体,被确立为自治区政协2009年重点提案,媒体相继进行报道。
在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成员单位的共同努力下,该提案成果得以有效转化,新疆粘胶产业的投产得到了规范和监督,政府、企业和社会的环保意识得到增强。

此外,塔里木河流域的综合治理也得到民盟新疆区委会的关注。2014年9月,民盟中央会同民盟新疆区委会组织国内专家学者,就推进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系统的恢复与保护工作进行实地调研,并共同完成《关于加强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与保护的建议》,形成的综合治理建议获政策支持。
如今,塔河两岸胡杨复绿、湿地重生,生态输水工程让这条“母亲河”奔腾不息。从产业规范到流域治理,生态提案推动新疆走出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新路。
初心不改:提案源于社会,更要服务于社会
“‘脚底沾泥,提案建议才能沾烟火气’,我们的主委经常这样说。”尤江斌说,多年来,他和民盟新疆区委会的同仁们认真履行参政党职能,从推动“十大产业集群”发展到助力丝绸之路经济带法务区建设,从参与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到献策光伏治沙、生物治沙工程,每一份提案都成为促进新疆社会发展的“催化剂”。

在民生服务一线,提案转化的成果更触手可及。去年,民盟新疆区委会参与推动的社会服务项目,2000多万元教育物资送入全疆9个地区70个县的校园,让偏远地区孩子用上新教具;持续开展的科技、医疗“同心”帮扶,让农牧民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服务。
“提案落地的声响,就是新疆进步的脚步声。”尤江斌说,从文化保护到生态改善,从产业升级到民生提质,二十余年履职路见证着新疆从发展提速到高质量发展的跨越。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将继续发扬民盟优良传统,聚焦‘一带一路’核心区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课题,为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的新疆贡献智慧和力量。”尤江斌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