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新疆正文
中新网首页|安徽|北京|上海|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西|黑龙江|四川|香港|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我们的微信

新疆察布查尔县:老夫妻笔耕不辍传承锡伯族文化

2021-08-25 18:40:52 来源:伊犁日报
字号:

  一方斗室、两台电脑,“噼噼啪啪”的打字声从清晨到深夜,时时响起。十多年来,王刚、金永辉夫妇笔耕不辍,撰写《新编锡伯族民间故事集》《中国锡伯族民间故事集》《锡伯族史诗》等作品,参与全国政协《中国锡伯族百年实录》编撰工作,向各类报刊杂志投稿发表文章几十余篇,写下了160多万字有关锡伯族历史文化、民间故事、风俗人情的文字,为传承锡伯族文化留下了宝贵的资料。

  今年70岁的王刚和65岁的金永辉分别是伊犁州政协和伊犁州统计局的退休干部,两人在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生活多年,自幼在文化氛围浓厚的家庭成长,年轻时喜欢上写作,退休后有了充裕的时间,更是把写作当成了生活中最重要的事。8月10日,王刚向记者介绍说,妻子家学渊源,岳父金琳是个博古通今的知识分子,常给儿女讲新疆历史和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爱听故事的乡亲们也经常来他们家。

  金永辉告诉记者,父亲讲的故事内容涉猎极广,从精忠报国的民族英雄岳飞到富有传奇色彩的花木兰,从建设锡伯营家园的图伯特到传奇农妇莲花玛嬷,每一个故事都让大家听得津津有味。“故事既感人肺腑,又使人浮想联翩。从那时候起,我就有了身为中华儿女的荣耀感。”

  浩如烟海的民间故事使金永辉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增加,对锡伯族文化的传承之责让她拿起笔,和丈夫一起开始记录、整理父亲留下的故事。

  夫妻俩全身心地投入到创作中,每天各“抱”一台电脑,不停地写,几乎到废寝忘食的地步。“三伏天晚上闷热难熬,室内热、电脑热、台灯热,满头大汗,老花镜不时从鼻梁上滑下来,反复地推上去又滑下来。”王刚说,每天写作十个小时以上,坐得腿麻了都不知道,常常在煮牛奶或烧水时,想起某个细节或一句话就去翻资料或改稿子,而导致烧焦牛奶、烧干水的事时有发生。尤其是金永辉,常常写作至次日凌晨两三点。

  几经考证、修改,2008年4月,《新编锡伯族民间故事集》由新疆科技出版社出版,后来出版社为申报“东风工程”,又将其分为上下两册再版。该书一经问世,得到了广大读者及研究民俗和传统文化专家学者的肯定和好评。

  本土学者谢善智、傅查新昌等认为,将锡伯族民间故事成集出书,不仅提升了锡伯族民间故事的档次,还开创了非物质文化文本传承的先河。“书中时时流泻出五彩缤纷的锡伯族民俗风情,许多故事通过云谲波诡的情节塑造了一个个丰满鲜活的人的艺术形象,告诉人们坚韧不拔、勇敢顽强、和谐相处、团结互助等朴素的道理,让读者既获得深刻的思想启迪,又沉浸在奇幻美丽的艺术氛围中。”谢善智说。

  2009年,“锡伯族民间故事”被列为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金永辉成为锡伯族民间故事代表性传承人。此后,夫妻俩继续挖掘整理锡伯族民间故事,2016年出版了《中国锡伯族民间故事集》,被誉为中国民俗文化的精品。

  在《中国锡伯族百年实录》编写工作中,金永辉既是项目负责人,也是副主编,在组织协调和征集稿件、审稿、改稿、统编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作为非遗传承人,她一直努力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孜孜不倦地坚守和探索着。

  在挖掘整理锡伯族民间故事和文史资料的过程中,王刚和金永辉不断地被锡伯族深厚的历史文化以及保家卫国的牺牲精神、自力更生的屯垦精神深深震撼,开始探索以七言格律的形式写一部锡伯族史诗。

  “诗是有韵律的语言,押韵、对仗、起承转合都有要求。要以诗歌的形式浓缩上下几千年的历史,谈何容易。我们深知这是一件非常庞大而艰巨的系统工程,为此,全家人都参与其中,两个儿子都爱好文学善于写诗,一起出力。我们边创作边学习,力求不拘泥于形式,本着诗史‘写真不妄’的原则,用大众化的文词客观公正地反映锡伯族在历史演变过程中的大事记、民风民俗等,尽量以原有的形态,原人原事、原汁原味地展示波澜壮阔的英雄史诗画卷和异彩纷呈的锡伯族民间文化魅力。”金永辉说。

  耗时8年多,一家人终于完成了42章、约19000多行的《锡伯族史诗》书稿。对书稿给予高度评价的著名书法家格吐肯为他们题写了书名。去年底,州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书记、局长关桂珍看了这部书稿十分震撼,她表示,这部书稿涵盖了神话传说、民间故事、习俗等各方面内容,展示了锡伯族社会生活,塑造了英雄人物形象,讴歌了锡伯族在各个历史发展阶段所创造的辉煌事迹,以及西迁伊犁的锡伯人在戍边卫国、抵御外辱、保疆稳疆方面作出的巨大贡献。这是一部给传统文化赋予了多姿、多彩、多元性的文学作品,具有历史性、研究性和传承性。目前,该书稿还在进一步审读中。

  “撰写这部排律长诗,对我们来说是一次挑战,也是一次历史知识的普及和学习,让我们创作的眼界和格局都有了提升。创作中,我们始终保持严谨、慎重的态度,对一件事、一个数字、一个人物、一个故事都一丝不苟地多次落实核对。”金永辉说,这部著作完成后,他们又开始了第三本锡伯族民间故事的创作,目前已写了近一半。

  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些可以触摸的记忆,是这对夫妻退而不休、孜孜以求的追求。在今后的岁月中,他们依然会守着自己的心灯,创作出更多动人的文字。

  记者 王志华 来源:伊犁日报

(编辑:孙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