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新疆新闻6月23日电 (吴海燕)6月22日,在“作家黄冗长篇小说《残爱》作品研讨会”上,黄冗应邀参加,畅谈自己的创作体会。
“他写的故事非常吸引人,对青少年会起到励志的作用!”新疆作家协会负责人王族深有感触地说。
黄冗虽患脑瘫,却热爱写作,他用“一指禅”书写且出版了自己的长篇小说和诗集。
他出生时,因为窒息而造成脑瘫,四肢残疾,行动机能严重障碍。1岁才会哭,但不能站立,脖子软绵绵地耷拉着,口水像省略号一样没完没了地流着;8岁时,他才勉强能站起来行走,但是跌跤又成了家常便饭。
“走路难、行动难、上学难、生活难……”黄冗曾经对自己很绝望。在举步维艰的日子里,读完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他把保尔•柯察金当成自己的偶像。在“保尔精神”的激励下他走向了写作之路,顽强地与病魔抗争。
1991年,中国石油乌鲁木齐石化公司给了黄冗工作的机会。在西峰新峰公司下属的福利印刷厂,黄冗利用自己的文学特长负责宣传工作,他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工作。双手残疾的他握笔十分吃力,笔在手里直打滑,几乎要使出浑身力气才能写出几个如同甲骨文一般的字。就这样,他不厌其烦,一个字一个字,一个词一个词的颤颤巍巍的写,有时因为用力不均还会将稿纸戳破,稿纸废了,辛苦写的稿子也废了。可是他仍不放弃,重头再写。一遍不行,两遍,两遍不行,还可以写很多遍……凭借着这股毅力和拼劲,黄冗多次被评为西峰新峰公司优秀宣传员。
由于语言交流的障碍,残疾人在生活、工作中遇到一些困难,并不被大家所了解,只能在残疾人之间小范围地沟通。黄冗自己是一名残疾人,最能体会他们的感情,他想让更多的人关注到这个特殊的群体,他想让大家知道残疾人也有积极向上的一面,他暗暗下决心要写一部反映残疾人生活的长篇小说。
然而写长篇小说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黄冗每天除了吃饭、上卫生间之外所有时间都在写作,就这样每天最多也才能写800个字。一边进行新创作,一边继续打磨写好的内容,可当他回头看写好的文字时,自己被那密密麻麻、歪歪斜斜的字迹看傻眼了,有些字连他自己都看着费劲,更别说让其他人看了。无奈之下黄冗只能将修改过的小说一笔一划地再抄写一遍。长时间坐着血液循环不畅,屁股上长起了褥疮,也没有打消他写小说的初衷。不能坐着写,他干脆双膝跪在地上趴在床上写。历经6年之久,黄冗终于完成了这部30万字的长篇小说——《残爱》。小说出版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轰动。
后来有了电脑,他开始琢磨着自己打字。寒来暑往,他的“一指禅”逐渐娴熟,并慢慢变成了铅字。几年里,他先后在《中国西部文学》广播电台等陆续发表小说、散文、诗歌、通讯180余篇,出版了诗歌集《路,远方》。
因为喜欢音乐,他开始尝试着写歌词。歌曲《我要飞翔》在北京奥运会歌曲征集评选中获得“优秀歌词奖”。北京奥组委邀请他参加奥运会倒计时100天的纪念活动。他是唯一一名残疾人获奖者,也是新疆唯一的获奖者。
身体残疾,精神却富足。在黄冗身上,你看不到丝毫消极的病痛,唯有向上的阳光和乐观开朗的性格。
黄冗供职的福利印刷厂里,一共有肢体、言语、精神、听力、智力等66名残疾员工。从1984年起,乌石化在为残疾人提供就业岗位,33年来,乌石化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致力保障残疾员工生活,为残疾员工施展才华提供了一片天地。如今,大多数残疾员工经过技能培训、师带徒和岗位培养,都掌握了一技之长成为了生产骨干;特别值得骄傲的是,从这个团队还走出了残奥会射击世界冠军王艳红……
在黄冗身边,几乎每一位残疾人都不因“苦活”而放弃,不为“困难”而灰心,他们珍惜现有的岗位,他们用勤奋耕耘着明天的希望。用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回馈乌石化对年来的给予,感受着乌石化阳光下的关爱和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