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被誉为“最美干尸”的“小河公主”、禁止出境借展的“营盘男子服饰”、镶嵌红宝石的金片面具、伊犁铜武士像。近日,“千山共色——丝绸之路文明特展”在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开展,70件(组)新疆珍贵文物首次“进京”。
[解说]在众多文物中,最引人注目的还要属小河墓地11号墓主人,公元前1500年的“小河公主”。
[同期]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志愿者 钱雨琨
大家现在看到的就是很著名的“小河公主”,它是上世纪30年代的时候,由一位德国的探险家在新疆首次发现的。“小河公主”它身高1米52,大家可以看到她的眼睫毛,包括她的头发,都保存得非常完好,并且是呈棕黄色,其实本身也就体现了欧洲人的一种特点。在“小河公主”旁边,还有一个小筐,筐里是装着一些植物,名字叫麻黄,这是目前发现的很早的麻黄标本。
[解说]同样备受关注的还有营盘男子服饰,该展品为出土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营盘墓地15号墓的男性墓主,它头枕鸡鸣枕,面带麻质面具,随身衣物品质精美,保存良好。
[同期]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志愿者 钱雨琨
这件文物是一组衣饰。在这一套衣服上,体现了各种文化在新疆地区的一个交融。这件衣服是右衽的,体现的是中原的着衣方式。这件衣服上的纹饰,这一个一个小人,手上拿着剑,大家会联想到罗马神话中的丘比特,实际上,这是在希腊神话中对应的厄洛斯。在它旁边有一对一对的羊,这种对羊纹饰是波斯地区,也就是今天伊朗地区的一个文化的表现。
[解说]展柜前,一块“五星出东方”锦护膊也展现了古老“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
[同期]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志愿者 钱雨琨
在这块锦上,就像它的名字一样,有“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这样几个字的织纹。简单理解就是,太阳的五颗行星,都出在天空的东方的话,会对中国是有利的,这个中国可能指的是中原的政权。它出土于尼雅遗址,但是却用了中原地区古代的一种占星术,也就体现了当时新疆地区对于中原的文化认同。
[解说]此外,人首牛头陶水注、粟特文摩尼教写卷、骨博具、铜牛祭盘、木人俑、玛瑙串饰等珍贵展品也一一亮相,为观众展现了新疆地区的东西方文化交流与碰撞。据悉,展览将持续至2020年2月28日。
范思忆 北京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