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地处新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的克拉玛依,是一座因油而生的城市。它地处温带干旱荒漠区,常年干旱少雨。9月下旬,记者来到这里,从市区出发,朝东南方向驱车20公里来到市郊,与想象中的满目黄沙不同,一路上映入眼帘的是由不同树木组成的成片林海。
[解说]在公路旁,有一片地区黄沙裸露,植被稀少,几位林区工作人员表示,这就是未绿化前的原始地貌。
[同期]新疆油田公司行政事务中心造林减排作业区副经理 孙栋
在我们新疆,尤其在我们克拉玛依这个地方,荒漠地区,过去是没有水,没有草,连鸟儿都不飞的地方。
[同期]新疆油田公司行政事务中心造林减排作业区副经理 李刚
当时在城里住着就感到风大,一刮风就是石头、沙尘满天飞,满地走。
[同期]新疆油田公司行政事务中心造林减排作业区员工 阿卜拉江·玉山
绿化之前12级风都是有的。我们小时候上学一刮风,有一次把我刮到石油池子里面去的。
[解说]干旱和缺水一直是制约克拉玛依发展的主要因素。2000年,克拉玛依河竣工通水。紧接着,克拉玛依市启动“大绿化工程”“荒漠化治理”等生态项目。李刚回忆,自2001年起,受到政府的号召,很多克拉玛依人义无反顾地投入到义务种树的行动中来。
[同期]新疆油田公司行政事务中心造林减排作业区副经理 李刚
一种植树,风沙特别大,当时另外一个离市区比较远,我们这些工人当初都是用半地窝子在这吃住。浇水的过程中,因为平地有荒地这么多年了,经常水一浇上去,两三天,或者是半天,你就见不到水,它有老鼠洞,人有时候走的时候都掉下去,这是我们遇到了一个非常大的困难。
[解说]植树造林远没有人们想象中那么简单。在克拉玛依长达几十年的绿化过程中,除了要克服艰苦的条件,当地人也遇到过各式各样的问题,人工林的病虫害是其中之一。
[同期]新疆油田公司行政事务中心造林减排作业区副经理 李刚
在2005年时我们就发生一个病虫害,就是虫害,短短的可能半个月时间,把所有的树叶都吃光了。当初林子基本上就成型了,但是防治难度非常大。当时我们的政府组织了我们的用飞机进行了防治,解决这些困难。
[解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自2009年开始,相关单位组建了造林减排作业区,并交由专业公司负责林地的管理,一方面发展节水灌溉,改变大水漫灌浪费水资源的情况,另一方面增加人工林树种,增强其抵御病虫害的能力。
[同期]新疆油田公司行政事务中心造林减排作业区副经理 李刚
更新改造技术,就是说保留原来的杨树品种的基础上,我们增加它的树种多样性,种植了适合我们克拉玛依或新疆地区的白榆、沙枣、白腊。现在我们林区里头有各类树种,适合我们新疆或者是克拉玛依生活的树种有100多个树种,现在是主栽的有60多个树种。自从建了这片林子,明显地克拉玛依市的气候,得到了改善,不能说全部改善,小气候得到了改善,这几年,造林这么多年以后,雨水是每年有所增加的。
[解说]据了解,截至2019年,克拉玛依市全市绿地面积由2010年的3.33万亩提高到11.84万亩,城市绿化覆盖率由1999年的21.6%提高到现在的43.36%,人均公园绿地达到11.53平方米,成为国家园林城市。
单璐 李强 新疆克拉玛依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