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新疆正文
中新网首页|安徽|北京|上海|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西|黑龙江|四川|香港|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我们的微信

河北援疆医生:用胡杨精神坚守医者仁心

2021-09-14 19:22:44 来源:巴音郭楞日报
字号:

  用胡杨精神坚守医者仁心

  本报记者 周海霞

  9月9日,初秋的库尔勒,秋高气爽,阳光灿烂。

  这天是周四,巴州人民医院依然是人来人往,医护人员忙碌如常。

  在河北援疆医生、巴州人民医院副院长宋永彬的办公室里,他一边详细列举着当天要做的手术的所有注意事项,一边还要及时处理医院的事务,还不时有人来找他汇报工作、签字。

  宋永彬很忙,时间要掰成几瓣用。他像一只陀螺,不知疲倦地转着,亲自上手术台,给医生团队传授技术。他像一棵胡杨,坚韧顽强,虽然有时也想好好休息几天,可是一睁眼就有很多事务等着他去处理,他一刻也不敢懈怠。他精神百倍地去迎接难度大、精度高的手术的挑战,去琢磨、研究需要完成的科研任务。

  在这样的工作强度下,宋永彬的援疆热情丝毫不减。援疆期到了,他却主动提出再延期一年半,只因为他为巴州的患者想得更多,为巴州的医疗事业发展想得更多。

  宋永彬,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是河北省人民医院胸外一科的副主任,来援疆之前,已经是省医院的骨干力量,长期从事胸外科临床工作。来到巴州人民医院开展援疆工作后,他成为医院医技工作的领导者和管理者。“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是他的援疆理念,而作为“授渔者”的他,给医院带来的变化远不止这些。

  主动申请援疆开拓“医疗援疆+”思路

  宋永彬是主动申请援疆的。2020年年初,当得知医院要选派一名医生参加援疆工作时,他心动了。可是年迈的父母身患多种疾病需要照顾,儿子才上初一,岳父岳母身体也不好,妻子为了老人、孩子已经辞掉了工作。上有老下有小,是现实。这个时候自己去援疆,把需要照顾的老人和孩子全都托付给妻子,是不是太不考虑妻子的感受了?他试着跟妻子谈起了自己的援疆想法。妻子思虑良久,最终说了一句“你放心去吧,家中有我”。这让他坚定了援疆的决心。

  2020年4月初,他抵达巴州,担任巴州人民医院副院长。

  巴州太缺医疗人才了,这是他来到这里的第一感受。宋永彬结合本地学科特点,从患者实际需求出发,迅速确立了“一名援疆专家、带动一个学科、提升一所医院”的“1+1+1”医疗援疆工作思路,通过抓科研课题带动医院学科发展上台阶、抓“传帮带”促进医院医疗技术上水平,实现先进医疗技术和优势资源的有效嫁接。

  践行胡杨精神手术台上“传帮带”

  千里援疆不只是“诗与远方”,更有舍家报国、忠诚担当、乐于奉献的家国情怀。46岁的宋永彬说:“学医的人,40多岁正是黄金时期,这个时候,就是要多干、多奉献。”

  来到巴州,宋永彬专门去沙漠里看了胡杨,他说:“胡杨挺立在大漠中,忍受干旱,迎击风雪,只为守护边疆。胡杨精神的实质就是坚忍不拔的意志、吃苦耐劳的品质、勇于开拓的精神、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努力探索的毅力。我既然来援疆,就要像胡杨一样,克服一切困难,牢牢地扎根边疆。”

  就这样,宋永彬每天不仅要忙各种事务,还给自己安排了很多台手术,在手术台上“传帮带”,希望把先进的医疗技术留在巴州,造福更多的患者。

  刚来巴州人民医院不到两周时间,宋永彬就完成了经剑突下胸腔镜前纵隔肿瘤切除术和胸腔镜袖式肺叶切除术两例顶级胸腔镜微创手术,填补了巴州地区空白。

  第一位患者是一名65岁的女性,因纵隔肿瘤入院,传统手术创口比较大。宋永彬带领医院医生给患者做手术,手术成功了,极大减小了患者的手术创伤。通过实践,他将技术传授给医院的医生。

  今年,有一位78岁的患者,11年前曾做过肺纤维瘤切除术,4年前由于肿瘤复发又做过四项手术,现在又发现了纵隔肿瘤,辗转几家三甲医院,均因手术难度大、风险高,被拒绝再次手术。宋永彬反复研究,也感觉情况复杂、术中术后风险大,但是考虑到不进行手术切除,随着肿瘤增长,随时都可能因压迫心脏等重要器官而危及患者生命。他毅然决定为患者做手术,亲自主刀,克服了因两次开胸手术造成的全胸腔粘连闭锁和巨大肿瘤造成的手术操作空间狭小的困难,完整切除肿瘤。目前,患者已康复出院。

  援疆以来,宋永彬每天的工作安排都是满满当当的。刘旭峰、陈军、李小刚是经常跟着宋永彬上手术台的医生,他们表示受益匪浅,也对宋永彬佩服之至。他们说:“宋院长每天都特别忙,医院的医疗技术工作归他管,所有的援疆医生也归他管,他还要参加医院领导班子的各种会议。就算忙成这样,他还要坚持做手术,他的身上散发着胡杨精神的光芒。”

  18项微创手术填补巴州技术空白

  本着变“输血”为“造血”的思想,宋永彬认真分析医院科室人才队伍现状,创新人才梯队建设机制。针对受援地专科医师不足、专业性不强的现状,通过导师制度“传帮带”,每名援疆专家重点培养一至两名徒弟,制定详细的帮带计划,明确培养目标和措施,及时将临床医疗经验传授给徒弟。通过师徒帮带,带动学科发展,逐步为医院分层分批培养了一支“用得上、留得住、技术精、业务强”的医疗队伍。

  在对医疗学术的追求上,他的座右铭是“永无止境”。一年多来,他共完成肺癌、食管癌、纵隔肿瘤等四级高难度微创手术50余例,填补巴州地区手术技术空白的有18项,胸腔镜微创新技术的开展使巴州人民医院胸外科手术技术走在了自治区前列。他还积极联系河北省儿童医院心外科专家团队帮扶开展了巴州地区第一例心外科手术。

  在他的引领和示范带动下,援疆专家纷纷发挥自己的专业技术优势,利用自己精湛的技术为患者治病解忧。截至目前,援疆专家团队共完成三四级手术1300余例,开展新技术新项目70余项。

  为了让更多的患者享受到援疆专家的医疗服务,宋永彬还带动援疆医生们自加压力,从患者需求出发,首创增设了援疆专家门诊。该门诊开诊以来,已为巴州患者提供诊疗服务16000余人次。

  宋永彬组织援疆专家,帮助受援医院申报科研项目和课题19项,为提升巴州医疗科研水平提供智力支撑。

  宋永彬还坚持组织开展“冀疆手牵手,民族心连心”“送爱心、献温暖”“我为群众办实事 援疆巡诊走基层”等主题大型医疗义诊活动28次,惠及基层群众8000余人。

  在采访中,宋永彬多次提到“理念”一词,在他看来,医疗人才“组团式”援疆工作更大的成果,不是“骑车带人”,而是“教会人骑车”。

  儿子今年上初三,妻子本来以为他援疆结束后可以回家帮着分担压力,当得知他主动申请延期,在电话里沉默了许久,仍然选择了支持他。宋永彬说:“我就是觉得,我教给医生们的技术他们学得还不扎实,还没有达到我的目标和要求。学医的都是完美主义者,我不希望自己走了心里还有遗憾。”

(编辑:孙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