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新疆正文
中新网首页|安徽|北京|上海|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西|黑龙江|四川|香港|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我们的微信

玛纳斯县旱卡子滩乡“四旺”促牧民增收走好乡村振兴路

2021-06-03 00:01:37 来源:中新网新疆
字号:

  中新网新疆新闻6月2日电(马荟雁)玛纳斯县旱卡子滩乡是多民族融合聚集乡镇,是长眉骆驼之乡,人均可支配收入2.05万元。通过近几年村庄规划、环境整治及多渠道拓展牧民增收途径,该乡牧民“宜牧则牧,宜游则游”,大力发展畜牧业和旅游业,过上了幸福生活。2020年11月,旱卡子滩乡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

  环境齐整治人气旺

  说起旱卡子滩乡各村要首推闽玛生态村,一栋栋黄墙红顶牧民定居房掩映在果树林中。村内规划科学,村容整洁美观,户户干干净净,处处绿意盎然,该村先后被评为州级文明村、州级美丽乡村示范点和国家级环境整治示范村。

  2010年以来,在福建省援建及各方支持下,该村累计投入资金近亿元,按照“定得住、能致富、保生态”的要求,先后建设509套牧民定居房、328套配套牲畜暖圈,553户哈萨克族牧民迁入新村。“我们村每一名党员带动18名村民,按照村民公约,大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村党支部书记阿斯哈尔·奥吾巴克说。该村45名党员持续引导牧民群众做好家庭院落的绿化美化、周边卫生环境长期保洁等工作,通过一段时间的集中整治,牧民逐渐改变了生活习惯,人人参与,共建“绿色、生态、宜居”的新家园。

  畜牧广发展产业旺

  旱卡子滩乡素有“骆驼之乡”美誉,现存栏骆驼424峰,挤奶母驼212峰,日产驼奶400公斤,按照每公斤50元批发价计,年产值500余万元,每峰挤奶驼年收益达到1.2万元。该乡实行“党支部+企业+合作社+牧民”模式,与那拉集团、旺源集团、驼甘霖驼乳有限公司合作,采取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运营,推动骆驼产业良好发展。“政府规划了养殖区,给我们每户盖了300平方米的牲畜暖圈。干净卫生还暖和,大大提高了小骆驼的成活率。”闽玛生态村牧民达尔汗·卡克尔汗说。达尔汗家养了60多峰骆驼,每天产奶量30多公斤,村里的养殖专业合作社保底收购价每公斤40元,达尔汗每天卖驼奶的收入能有1000多元,除去成本,一个月纯收入就有1万多元。

  该乡大力推动品种改良,智慧化养殖,引进西门塔尔种牛和优质萨福克种公羊。预计今年完成牛品种改良3800头,肉羊改良6800只,石灰窑子村牧民马赞·吐力木汗在镇畜牧技术员的帮助下养了40多头西门塔尔牛,近几年每年收入40多万元。“每头改良牛比土牛收益增长4000元,多亏了党的好政策,我们牧民的“钱袋子”也鼓了起来!”马赞开心地说。

  校地勤合作人才旺

  2021年5月6日,旱卡子滩乡与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签订了乡村振兴暨高质量发展框架协议,为该乡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特别是在农牧产业技术服务、休闲农业项目研发、从业人员培训等方面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通过建立“校地”紧密合作关系,推动该乡现代休闲农业、畜牧产业、现代马术产业的进一步提升,为实现牧区经济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人才基础。

  文化深挖掘旅游旺

  旱卡子滩乡立足玛河河谷、国家一级水源保护地优势资源,深化打造“驼铃文化、明清烽火台遗址文化、冰雪文化、玛河河谷文化、1958军垦文化”为主的“五位一体”文化生态旅游路线。该乡立足养殖优势,大力发展骆驼、马旅游产业,开发观光骑乘及马术表演项目,促进农牧民多元化增收。通过挖掘左宗棠进军新疆在旱卡子滩乡头墩台子片区决战阿古柏,收复玛纳斯建立烽火台这一重要历史,将其打造为爱国主义教育前哨;结合该乡闽玛生态村天然优势,通过招商引资,建设标准化冰雪旅游基地,带动本地特色美食,形成商圈效应,推动牧民增收。结合国家一级水源地,玛纳斯河大峡谷等天然生态景观,提升开山道房车营地游、玛河观景游、非物质文化遗产游、驼铃牧家体验游,使“新疆是个好地方、闽玛情深旱卡子”成为玛纳斯旅游环线上的重要节点。闽玛生态村村民库拉依卡·胡尔曼在村里开了一个哈萨克风味小吃农家乐,依靠旅游业赚了个盆满钵满,他说:“环境好了,来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了,特别是每年滑雪观光的游客特别多,一个冬天纯收入就有6000多元,我们牧民的日子好得很!”。

(编辑: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