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
中新网首页|安徽|北京|上海|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西|黑龙江|四川|香港|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我们的微信

新疆昌吉:田畴起欢歌 沃野谱华章

2022-06-22 12:44:25 来源:昌吉日报
字号:  

  作者 王薇

  夏已至,万物盛。千里沃野,风光无限,处处升腾着生机与希望。

  过去的10年,是自治州农业全面发展的10年,是农村面貌发生深刻变化的10年,是农民生活水平实现不断飞跃的10年,更是从农业大州阔步迈向农业强州的10年。

  昌吉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自治区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决策部署,始终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目标,着力打造昌吉特色现代农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逐步破解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市场化难题,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精深加工业、制造业转变,借助科技力量和现代经营管理方法打造独具农业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这10年,昌吉州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小麦总种植面积稳定在200万亩,总产量稳定在80万吨以上,面粉生产能力达到100万吨,全区“菜篮子”里装进了更多昌吉果蔬。

  这10年,昌吉州在粮食生产环节加快推进绿色栽培模式的集成应用,卫星导航、小麦精量播种、种肥分离等一批新技术、新装备推广应用于粮食生产,粮食作物良种覆盖率和粮食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100%。

  这10年,昌吉州在全疆率先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州近70万村民成为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组织的股东。

  广袤田畴间,农民种地挑上“金扁担”。“农”墨重彩下,让我们共同感受这片土地上现代农牧业发展律动的“脉搏”……

  兴产业 乡村振兴有底气

  初夏,粮食作物绿满田野。高标准农田沃野上,麦苗茁壮,长势喜人;现代设施大棚内,瓜果飘香、采摘正忙;农副产品加工车间里,机器轰鸣、昼夜奋战;现代化养殖圈舍内,牛羊肥壮,一派生机盎然的现代农牧业美景……

  粮丰则农稳,农稳则国安。昌吉作为全疆主要的粮食生产大州,共有耕地969.88万亩。2021年,昌吉州种植小麦231万亩,最高单产刷新全疆记录,总产达到87.9万吨;玉米种植面积较上年增加26.5万亩,总产增加20.3万吨,粮食生产呈现“面积、单产、总产”三增态势。

  稳粮是底色,产业是特色。眼下,除了小麦、棉花、玉米等主导农作物,还有因地制宜发展的西甜瓜、葡萄、番茄、鹰嘴豆、大蒜、红花等特色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鲜活力。

  “十三五”期间,昌吉州全面启动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实施绿色防治农作物病虫害防治面积突破400万亩,农药使用量出现负增长;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达70%以上、秸秆回收利用率达90%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不断加强,农畜产品监测合格率达到97%以上;全州“两品一标”农产品达到170个,越来越多绿色、无污染的昌吉农产品正在走向全疆、全国。

  “十三五”期间,昌吉州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布局,做大做强奶产业,加快发展肉产业,增扩提升猪禽业,重点构建现代畜牧业体系,拓展畜牧业产业链条,目前昌吉州畜牧业年产值达到11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9%。

  “今年,昌吉州将高标准建设三大畜牧产业园,支持西域春、麦趣尔西部牧业、豪子畜牧等企业发展壮大,加快现代牧业、悠然牧业、嘉润通等现代化养殖基地建设,主要牲畜饲养量达到734万头(只),家禽出栏1354万羽。”州农业农村局党组副书记、局长王星雷介绍。

  种植结构调优调顺、畜牧发展牧歌嘹亮、循环农业劲头十足。“十三五”期间全州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210元,年均递增4.58%,高于全区平均水平,广大农民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王星雷表示:“当下农业的稳产丰收是不断推进农业现代化的结果,是用现代农业、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经营管理方法‘武装’起来的,这是我州长期以来始终秉承的‘三农’事业发展理念,也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

  如今,昌吉州传统农业已然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创造一个高产、优质、低耗的农业生产体系和一个合理利用资源、环保、有较高转化率的农业生态系统,昌吉正在探索属于自己的发展路径。

  强科技 提质增效添动能

  进入六月,呼图壁县大丰镇十八户村的棉花长势喜人,田间却看不到有人管理。村民聂江正坐在几公里外的家中,轻触手机APP发出指令,棉田的自动灌溉施肥系统被启动,灌溉水和肥料直达农作物根部,短短几分钟,一块田地的灌溉工作就已完成。

  “智能灌溉施肥系统还可以实时监测土壤养分和水分状况,把每一滴水用到‘刀刃’上。”聂江说,他种的100多亩棉花,在1个工作日内就可灌溉完毕。

  今年是新疆慧尔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施肥系统的第6年,该系统已在昌吉州大面积推广应用。该公司副总裁杜世勇介绍说,以棉花种植为例,与传统灌溉方式相比,智慧灌溉可实现节水15%至20%,每亩节水60至70立方米,一个人可以管理3000亩地。

  智慧农业改变了传统农业靠天吃饭的模式。近年来,昌吉州紧紧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以建设智慧农业作为统领现代高效农业发展的重要抓手,推动了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各环节的深度应用,高标准农田累计达到172万亩。

  据规划,到2024年,昌吉州推广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施肥技术应用将达到550万亩,打造高标准示范基地8个,肥料利用率由30%提升到60%以上,同步推广液体有机肥,大力改善耕地质量,实现化肥使用零增长,夯实智慧农业发展基础,推动农业生产高质量发展。

  信息技术与农机农艺融合应用的场景,还不止这一处。

  种植面积大,施肥、打药时经常会遇到机械偏航、作业遗漏的问题。今年,“新农人”郭东再一次运用信息技术求解,运用农用卫星导航设备,在他流转的2万亩土地上大显身手。

  郭东是新疆农之鑫农机专业合作社腾飞农场场长,近几年,随着先进农机的购置,该合作社全程社会化服务面积已从最初的3万亩扩展至如今的17万余亩。

  “合作社现有各类农机230余台,服务范围覆盖耕、种、管、收农业生产全过程。”郭东说,近年来,农村年轻劳动力流失严重,传统种植模式效益不理想,实施全程社会化服务,让这些问题迎刃而解。

  科技加持,让昌吉农业产业焕发出勃勃生机。在这片沃土上,各类先进的农业机械在奔驰,各种优势的品种在孕育,各种高品质农产品在悄然生长。

  “十三五”期间,昌吉州推广卫星定位导航自动驾驶系统1105套,总量达到1453套;植保无人机广泛应用于小麦、玉米、棉花等农作物的农事管理,总量达到507架;小麦、玉米、棉花、打瓜、裸仁南瓜、番茄等主要农作物生产实现全程机械化;全州农业机械总动力水平达到263.9万千瓦,较“十二五”末增加35.6万千瓦,增幅达15.5%。

  促融合 “接二连三”闯市场

  每逢节假日,奇台县半截沟镇腰站子村都会迎来不少游客,在麦田公园、小麦博物馆和村落中流连忘返。

  这个小村庄被绿油油的麦田环绕,不远处的腰站子村丰裕农业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面粉加工厂里,村民们忙碌不已,小麦经过加工成为有机面粉和手工挂面,身价涨了近10倍。

  近年来,腰站子村全链条发展小麦产业,从种植、加工、销售到餐饮、乡村旅游,构建农产品深加工和销售全产业链,成为我州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典范。

  与之类似,新疆泰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畜禽屠宰和肉类深加工为核心,向上游发展饲料业、植物蛋白业和养猪业、养鸡业,向下游发展食品加工、冷链物流、屠宰加工等,最终实现从种鸡——孵化——养殖——加工——餐桌的全程可追溯全产业链。

  农业产业链高端化是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近年来,昌吉州大力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培育引进加工龙头企业,积极发展小麦、棉花、玉米初产地精深加工,延伸农产品产业链、价值链,奇台面粉、呼图壁奶牛、木垒羊肉、玛纳斯萨福克羊、老龙河西瓜、阜康打瓜籽、吉木萨尔白皮大蒜等农产品享誉全国。

  按照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培育和标准化生产思路,昌吉州着力打造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实施葡萄产业集群、包家店镇产业强镇、腰站子村农产品加工园区等一批产业化发展重大项目,推动农业全产业链发展。

  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昌吉州出台推动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拓展农业的观光、体验、休闲、度假、康养等多元功能,打造华兴·悠游谷景区、新疆朗青畜牧休闲观光示范牧场、腰站子3A级景区等示范点,把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2021年,昌吉州培育推介休闲农业精品线路5条,打造自治区级现代农业精品农庄7家,全州休闲农业实现营业收入1.53亿元,累计接待游客136.54万人次,带动3015户农户持续增收。

  今年3月20日,昌吉州发布《关于加快农业全产业链培育发展的实施意见》,将破局之关键聚焦于打造棉花(棉纺织)、葡萄及葡萄酒、肉牛肉羊、牛奶、现代种业、粮食、猪禽、加工番茄8大农业产业链,建立并落实重点产业链“链长制”,从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龙头培育、精深加工、产销对接、品牌整合、政策扶持等方面精准谋划,实施延链、补链、强链。下一步,昌吉州农业农村部门将实施农产品加工提升行动和品牌培育行动,做精做深农产品精深加工,着力培育乡村经济新业态,进一步推动农业“接二连三”发展,实现农业与其他产业全面融合发展。

  添活力 农村改革拓新路

  改革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法宝,玛纳斯县乐土驿镇郑家庄村村民刘春燕对此感受真切。种了一辈子地的她将土地流转出去,在家门口就业,从农民变身为企业员工,现在不仅每月有4500元工资,公司还按时为她缴纳了社保。

  郑家庄村是昌吉州创新实施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壮大村集体经济“三位一体”系统集成改革村之一。

  2020年6月,郑家庄村对村集体资产进行量化,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下设新疆盛合开发管理有限公司,负责全镇14万平方米供暖、垃圾清运、道路清雪等工作,同时发展乡村旅游带动三产发展。2021年,郑家庄村集体收入达到591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000元,比上年度增加1500元。

  2020年初,昌吉州实施“三位一体”系统集成改革以来,出台《昌吉州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经营目标责任制绩效考核奖励试行办法》,启动《昌吉州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条例》地方立法并形成初稿,重点培育有较大引领力、较强辐射力的示范乡镇7个,新增强村带弱村“结对帮扶村”11对,实行组团抱团发展,带动村集体经济转型升级。

  作为全国新一轮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地区,奇台县紧紧抓住这一契机,坚持农民主体地位不动摇,先试先行探索可复制、能推广、惠民生的宅改经验,激活“沉睡资产”,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探索打造宅基地制度改革的“奇台范本”。

  伴随着宅基地改革工作的推进,昌吉州发挥州、县宅改专班包联指导作用,解读《宅基地制度改革工作手册》,在奇台县开展专题培训3场,150余人接受培训;探索建立奇台县农民缴存使用住房公积金管理制度,扩大奇台县宅基地制度试点改革成效,共享改革成果,目前已形成《奇台县农牧民定额缴存住房公积金管理使用办法》初稿;在半截沟镇腰站子村,计划配置60户宅基地面向全县市场化配置,农村的“沉睡”资源一步步被唤醒。

  一样的土地,不一样的面貌;一样的土地,不一样的资本。在推进乡村振兴中,自治州最大限度释放土地资源潜力,全面复兴乡村空间,撬动各层面资源,打造出随处可见的美丽乡村。

  田野,孕育着丰收的希冀;农业,正走出铿锵的步伐。 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取暖”,从“单一生产”到“多元发展”,昌吉州正沿着规模化、产业化、科技化、品牌化经营的路子,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让现代农业发展尽享朝晖。

(编辑:孙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