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
中新网首页|安徽|北京|上海|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西|黑龙江|四川|香港|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我们的微信

新疆木垒县月亮地村 古村落的新生活

2022-06-08 18:12:56 来源:中新网新疆
字号:  

  中新网新疆新闻6月8日电(叶巧玉 阿克玛拉力)迎着和煦的阳光,漫步在新疆木垒县月亮地村的青石巷道,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独特的拔廊房建筑群相互映衬,构成一幅精美闲适的乡村画卷,让人流连忘返。很难想象,这个传统古村落曾在众人眼中只是藏在山沟沟里的穷村僻壤。

  与传统村落保护相结合,2016年县委以基层党建为引领,以示范带动为目标,以月亮地传统村落为试点,集中全力打造集文化体验、农业观光、农事体验、特色民宿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示范村,近年来,通过党建引领、产业带动、乡村旅游、生态文明等,月亮地村已成为越来越多游客的旅游打卡胜地,在这里人们能“见山望水觅乡愁”。

  党建引领,文旅发展新业态

  月亮地村历经百年,土色土香、民风淳朴,是目前新疆保存较为完整的传统村落,保留着百余年前的“全框架木结构”拔廊房建筑群,传统民居民俗及新疆汉民族农耕文化底蕴深厚。

  为深入发掘历史文化内涵,木垒县委以恢复传统村落面貌为突破口,2016年投入3000万元,整村推进月亮地村传统村落保护和开发工作,修缮全村144户村民家的传统民居,完整保留月亮地村传统村落的风貌。同时立足党建文旅融合发展新思路,在保护原有风貌的基础上打造月亮地村传统文化旅游项目,统筹整合生态资源、红色资源、历史资源、文化资源,将老村委会改建成党史红色教育基地——农耕博物馆、村史馆,分拨廊房、党的光辉历程、农耕器具、村级发展史、游艺民俗、民生百行等板块展示传统建筑、党史、村史、新中国史、农耕文化等内容,让广大游客在游玩传统村落、体验农耕文明、了解月亮地发展的同时,接受红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

  “农耕博物馆里各类农具器具、以前的生活用具琳琅满目,看着犁铧、石磨、纺车这些老物件,让人不由自主地感慨过去生活的艰苦,从而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日子,现在但凡有亲戚朋友到家做客,村里人都会带他们去参观游览。”村民闫向斌说,渐渐地农耕博物馆有了名气,吸引附近群众及众多旅客前来参观,也成为大家了解农业生产、农村生活、社会变迁的生动课堂,既形成了红色文化氛围,又提升了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我们根据现代人的生活工作方式,制作了有声书吧二维码,在这里扫码即听、以耳代目,就可以了解村史、民俗、和党的最新方针政策,大大满足了旅客需求 ”。英格堡乡乡长吕艳花介绍。

  党群共治,乡村旧貌换新颜

  “现在,清晨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先洒水扫地,把家里里里外外打扫一遍”。在村“两委”的不断引导下,村民张吉英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

  农村人居环境卫生治理困难,群众陈规陋习难改,垃圾乱扔,污水乱倒,柴草乱堆,牲畜乱放……一直是村容村貌整治的关键点和难点,村“两委”立足村情实际,把人居环境卫生整治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点,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五年行动,按照“三清三改两提升”专项整治工作原则,落实“11116”工作机制,村干部和党员干部带头抓好庭院环境、污水排放、垃圾清理、“厕所革命”等院内院外六件事,并通过线上微信群转发、线下入户动员和村大喇叭宣传相结合的方式,宣传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性,倡导绿色生活观念,动员村民积极行动、广泛参与,对各自庭院、公共街道、绿化带、沟渠等进行全面清扫,在全村形成“人人参与环境整治”的良好习惯。

  近年来,通过道路硬化、村庄亮化、庭院净化、环境美化工程,村里的变化可谓是翻天覆地。室外青瓦、黄土、木栅栏墙,室内网络通讯、供排水、水冲式卫生间等现代化生活用品一应俱全,一走进村民家中就能欣赏一场传统与现代碰撞出的视觉盛宴。

  “在美丽乡村推进中,我们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景村一体,整体统筹,注重一路一墙、一砖一瓦、一树一花、一石一草的规划,对土地利用、院落布局、建筑风貌、环境美化、公共服务等方面一体兼顾、统筹推进,将村子作为景区来打造,现在村上秀美的环境也是招来游客的最好名片,先后获得“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等4个国家级荣誉称号,区州荣誉称号8个,同时被列为国家AAA景区。”月亮地村党总支书记闫向福自豪的说。

  兴业富民,特色民宿引客来

  近年来,随着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开发,月亮地村已经成为“古色古香古风韵、原汁原味原生态”的“世外桃源”,吸引着县城和周边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为传统村落焕发新生机,旅游产业也成了村里的支柱产业。如何更好地整合利用现有的乡村旅游资源,让村民从中得到实惠,成为村“两委”攻克的重要课题。

  村“两委”以“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特色,积极引导村民将自家民居改造成集食宿、购物、观赏、体验为一体的民宿客栈、农家乐等。按照“一家一特色,户户不重样”的目标,入户走访帮助村民规划庭院,联合县委组织部、县文旅局、团委等部门,制作全域旅游精品课程,邀请专家骨干在农闲时节为村民开展民宿服务、中式烹饪、食品安全、应急处突、电商直播等培训,为规范民宿运营管理,依托“党建+旅游+合作社”模式,成立月亮地旅游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村民提供技术指导、交流、信息咨询等服务,带领村民乘上旅游致富快车,端稳乡村旅游“金饭碗”。

  “以前我和妻子在外务工,看着村里旅游业越来越兴旺,2018年我和妻子商量回村翻新自家的传统拨廊房老宅,开办‘蓝月亮客栈’,当年纯收入达8万多元,2019年开春,又对客栈进行完善和提升,现在一年下来,收入达到20万元”。作为特色民宿的受益者之一,胡建刚高兴地说。

  自2016年发展民宿产业至今,村里已有农家乐、民宿、精品客栈30多家,日接待游客400余人。村民内生发展动力十足,纷纷拿出自家美食绝活儿,制作传统手工醋、手工挂面、农家土豆粉条等特色农副产品,拓宽旅游产业链,旅游旺季,每月户均增收3000多元。

(编辑:阿丽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