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
分享到:

百年古榆沐春光

百年古榆沐春光

2024-04-23 21:57:25 来源:中新网新疆

  中新网新疆新闻4月23日电(杨立新)都说春天的村庄,美得像幅图画,在迎来送往的看风景中,新疆昌吉市三工镇二工村的田野四季,早已更换了新妆,而那棵有一百五十年树龄的古榆树,却被村民们保护的非常完好,整棵榆树的树干粗犷到四个人手拉手合围才能抱得下。树木高大挺拨耸立在村中,枝干仍散发勃勃生机,也见证着该村日新月异的可喜变化。

  二工村原名叫春光村。而这棵百年古榆大约生长在清代同治十三年(1874年),也就是甲戍年间。榆树在我国的北方比较常见,在该村的老宅里,仍能看到房前屋后都有栽种的榆树,甚至有些榆树的年龄竟然和宅子一样大。村里的老人还依稀记得,以前在农村几乎每家每户,房前都得有几棵大榆树。那时候春天吃榆钱,夏天上树掏鸟窝,到了秋天落下的榆树叶子,扫堆装袋扛回家,是喂牛羊和猪的好饲料,别提有多快乐了。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农村也建起了两三层的楼房,从而导致现在在门前种榆树的少了,剩下的老榆树自然也就成了稀罕物了,被人们格外珍惜并得到了充分保护。

  这棵古榆树,年年开春后,还没等长岀叶子之前,就会长出“绿梅花”似的榆钱儿。老人们说,长相酷似在古代时人们所用的的钱币,并且还和钱币的名称“余钱”有着相同的读音。因此在房前房后种上榆钱,寓意着日子过得美满幸福,还能有剩余的钱。在当地甚至还流传过这样一句话“住宅背后种榆树,铜钱串串必能富。”这句话在那个吃不饱穿不暖的旧时代,谁听了都会心动。正是因为这句话,大家伙都会在自己家的周围,种上个几棵榆树。久而久之,家家户户都被榆树环绕和拥抱,却并未见有哪户人家“铜钱串串”的景象岀现。后来,村上有一位徳高望众的老人恰巧在春天去逝,送葬时纷飞的纸钱伴着纷飞的榆钱,让人们难得一见此景,乡亲们喃喃说道:“活着积徳富路宽,死了连榆树都送钱”。

  在美好的记忆中,村民们还不忘榆树带给人们的恩徳。大家都知道榆钱是可以食用的,但让我们不知道的是,它的树叶、树皮以及树根同样也是可以吃的。在当地人的生活习俗中,曾经的过往里,一棵榆树从长出叶子开始,能够让一家人从春天吃到秋天。但是到了冬天,他们只能忍受饥饿一直等到来年的春天,榆树长出新的榆钱和叶子,也预示着春天的开始。当地曾有民歌唱道:“榆钱榆叶是个宝,从春开始吃到秋。煎熬的岁月总有个头,荒年的榆树是依靠……”于是从那以后,人们不管有没有饥荒年岀现,都会在房前房后的闲地上种上榆树,这样一但遇到了天灾,还能给自已留个后手。

  了解了榆树的历史才知道,早在古代先秦时期,榆树能够救荒的这个能力,就己被人们所发现。在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中,就有过这么一个记载:“荒年,农民取皮为粉,食之当粮,不损人”。解放前,一遇到饥荒年景,家里如揭不开锅了,无奈的乡亲们就会剥下榆树皮凉干,用石碾子将树皮磨成粉食用,榆树也就成了当地人的“救命树”。这个村的过往让我们知道,只有那些经历过饥荒的人,才能知道榆树有多么的重要,也更加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

  当地村民都知道榆树的特性,掰起指头如数家珍,给你娓娓道来。从闲聊中得知,榆树属于乔木,栽种起来很容易 ,扦插成活率也很高。一旦到了夏天生长速度飞快、树叶茂盛,而且耐旱耐盐碱,生命力也非常强。将它栽种在院中还能遮荫,夏天时在大榆树下,放上一个桌子和几个凳子,吃饭、喝茶、聊天,串门的乡亲谈论着村里的变化,个个津津乐道,你说他家儿子创业办工厂,他议你家女儿考中了品牌大学,一桩桩一件件,堪称完美和惬意,也让村民们在榆树洒下的绿荫中,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美好时光。到了冬天榆树叶子都掉光了,太阳洒满了整个院子,贴着红对联,挂着红灯笼的农家小院,立刻充满了温暖阳光。

  不忘过去苦难的人们,逢年过节,总会在这棵大古榆树下,摆上香案,献上贡品,在树枝上拴上红绸红绳,祈个福许个愿,老人们要长寿,孩子们期盼考上大学,要生育的年轻夫妻诉祈盼,发了财的来还愿,似乎这棵古榆树寄托着全村人的期望,而古榆树也在人们的热情关注中,沐浴着盛世春光,显得更加苍劲挺拨,枝繁叶茂。

  作者简介:杨立新,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现任新疆昌吉州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玛纳斯县文联副主席、作家协会主席。作品散见于《解放军文艺》《解放军报》《人民武警报》《中国国防报》《民族文汇》《西部》《福建日报》《西藏日报》《中国乡村杂志》《长江诗歌报》《中国新闻社》《中国诗歌在线》《中国诗歌网》《澳门晚报》《今日新疆》《西域文化》《成都日报》《绿风》《民族日报》《回族文学》《北方作家》《伊犁日报》《昌吉日报》《石大文艺》《伊犁河》《帕米尔》《河州》《北疆开发报》《都市头条》《新华网》《光明网》《今日头条》《天山网》《昆仑网》《亚心网》等报刊和融媒体。

【编辑:程勇】
《中国新闻》·大美新疆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201号]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制作:中新社新疆分社  技术支持:0991-8557237  新闻热线:0991- 8550318 / 8556479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