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
分享到:

靖远楼——北疆大地上的文化地理标志

靖远楼——北疆大地上的文化地理标志

2024-04-29 11:41:04 来源:中新网新疆

  中新网新疆新闻4月29日电(杨立新)沿乌伊公路,我驱车前往西天山脚下的新疆玛纳斯县。一进县城,只见一座明清风格的高大门楼映入眼帘。尽管岁月流逝,却没能带走曾经矗立在天地之间、留在玛纳斯几代人心中的记忆,那便是北丝绸之路古道上的靖远楼。每当讲起城外有过的金戈铁马、城内有过的熙攘画卷,温暖的眷恋、神彩的飞扬,至今还在玛河儿女滚烫的血液里流淌。

  环视靖远楼,琢磨着它名字的蕴意,查阅相关文献,才知其有着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且博大精深,经受着岁月的检验。“靖”字最早出现在《左传。昭公十三年》:”诸侯靖兵,好以为事。”《诗经。小雅。菀柳》:“俾予靖之,后予极焉。”唐。岑文本《册赵王孝恭改封河间郡王文》:“拥节西骛,靖巴汉之妖氛。”单从“靖”字字义看:“靖”有安静、恭敬的意思,但主要指没有变故或动乱,平安、安定;用作动词指治理、计划、图谋,使秩序安定。靖字一般多与国家联系在一起,因此是表现人生抱负的好字。也就是说“靖”代表平安、安静、平定,使秩序井然,谦卑恭敬的样子。

  再看“远”字,它的本义是指距离或时间上的久远,与近的意义相反,后也指疏远或差距。但从传统取名的文化角度看,“靖”字是富涵学识渊博、才智出众、中年成功隆昌、官运旺盛之字。“远”字是富涵温和忠厚、勤俭治家、家声克振、少年艰难、励志图强的字。这俩字是最佳组合,可见当初我们的先人取名时的高超智慧,令我们肃然起敬。由此,我们今天对靖远的理解就是:有效治理和管辖的城市,如铺展开来的画卷,渐渐伸向了梦想的远方。真可谓是雄心靖节立壮志,行稳致远展宏图。

  古绥来的靖远楼,也叫靖远关,建置年代久远,很早就耸立在北疆地平线上,可谓“天下雄关”,远近闻名。在漫长的社会发展进程中,随着朝代的更替,辖域多有变迁,但人们对它的称谓从未有过丝毫改变,因为它记载着玛纳斯的沧桑历史。据《西域图考》、《西域水道记》和《新疆图志》等文献一致记载:玛纳斯城是清朝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批准并开始建造,于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建成,距今己有246年。自清乾隆朝设县以来,县城之名官方屡次更改,计有靖远关、靖远驿、绥来城、玛纳斯城。而当初新修之北城曾又名康吉城,新修之南城又名绥宁城。其中绥宁城为都司、守备、千总、把总驻地;康吉城为知县、副将衙署驻地。

  靖远关以黄土夯筑而成,东西两侧以砖包墙,雄伟坚固。内城开东西两门,东为“迎曦门”,意为迎接黎明曙光,紫气东升,光华普照;西为“兆成门”,意为预兆马到成功,安定边陲。门台上建有三层歇山顶式建筑。东西门各有一瓮城围护,西门外有一罗城,与外城南北墙相连,分别有“来薰门”“庆丰门”通往关外,上建靖远楼,百姓俗称为城门楼子。城楼指城墙上的门楼,是“城”的标志,其雄伟壮丽的外观显示着城池的威严和民族的风采。

  到光绪二年(1876年)派兵丁修复城墙。光绪十年(1884年),县衙署从北城迁移到南城。靖远关亦称“阳关”。靖远关东端称东关(即现在的凤凰东路),城关门楼雄伟,称“靖远楼”,楼下为矩形圆拱门,均为砖砌,精工建造。东来西往的车水马龙,从城门里穿行而过。这条路也被人们习惯称为“老乌伊路”。

  这座明清风格的宏大建筑,共有三层楼阁,画栋雕梁、翘角屋檐,气派非凡,雄居北疆线上,巍峨壮观。站在靖远关城楼,环视眺望全城,绥来古城恰似展翅飞翔的大鸟,蔚为壮观。城西有一丘陵状的土山,人们习惯称之为大疙瘩(今兰州湾),这便是凤凰的脖颈,上面建有一座阁亭为送官亭。大疙瘩又相传是唐代樊梨花征西时的点将台遗址。而东门二里许的靖远楼,正好是凤凰尾,民间就有了“头戴凤冠、尾翘凤彩”之说。处在中轴线上的靖远关南北各有两条边墙,恰如凤凰两翼,形成了“康吉”“ 绥宁” 两城相互毗邻、南北相视,好像平展开来的一对翅膀。民间除了流传古城似凤凰外,也流传着绥来城形似官帽翅的说法。还有一种说法,整个城墙轮廓呈“官帽形”。原因:有意为之,西北偏高,东西稍缺,取“天满西北,地佑东南”之意,才有了“东迎曦”“南来熏”,“紫气东升官运长久,花香南来贵人多出”之意。另一种说法,据初步考证,城门南北呼应,东西贯通,取“一呼百应,财运亨通”之意,才有了“北庆丰”“西兆成”,城市南北两条边墙恰似官帽的翅形。

  古绥来建靖远城门的意义在于:自古传承非常重要,城门作为出入的要道,它就像人体中的脸一样,是带给人家的第一感觉。俗话说,“七分门楼,三分厅堂”,家门可以看出一个家庭的贫富,一个好看的门会给人家带来强大的震慑感,而一个破旧的门会让人第一眼印象就很差。几千年来,城门成了中国文化的载体,平静的象征。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家门也是这家主人在社会上地位的象征。在古代的城市之中,往往都会有很多个城门。但是城门也有利有弊,在一些强大外敌入侵的时候,会把所有的城门都围个水泄不通。他不去攻你,但是你城内的粮食补给都是有一定的限度的,时间一长,粮食吃空了之后,城内发生动乱,到时候就不攻自破了。城门作为防守最关键的一点,也是很多人争斗的一点,往往在很多时候城门也是防御最薄弱的一点,从军事的角度来说,在战争中,城门应该成为防守的重中之重。

  古绥来时期,商品经济特别发达,往来的商人很多,为了增加地方财税收入,也会通过城门来收取税收。这样也可以避免部分商人投机取巧,想赚取暴利的念头。由此可以看出,城门不仅是防御的重中之重,也关乎着礼仪、尊严和交往等问题。当时商贾云集、车水马龙,东来西去的人们都要经过靖远关城门,尤其是贵客盈门,当地官府更是岀城恭候。进门的时候也有礼节,宾客要从左边进门,主人则从右边进门,要让主人先进门。

  靖远楼作为地方地标性的建筑,况且有处在绥来县南北二城的中轴线上,先人们在建设之初己经考虑把它建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引导指南。按照中国古建筑的文化传统,是集风水学、阴阳学、天干地支为一体,靖远楼既是交通要道上的关口,也是当地官员观天象、祭祀天神、祈祷农事等活动的重要载体和场所,承载着社会、宗教、文化、防御等诸多的功能,建设也是极具讲究。在绥来这片土地上相应诞生与农桑活动密切相关的祭祀和祈祷仪式,多于时令节气之日举行。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要把祭祀仪式放在靖远楼举办?这里有两个肯定的答案:一是城门楼气派、威严、壮观,使祭祀颇有隆重、庄严的仪式感;二是靖远楼高耸、雄伟,远看直插云端,近看仰望天际,人们以为站在楼上离天最近,是人与天、人与众神交流沟通,领会天意、神灵最理想的场所,能使仪式有一种神秘感,因而靖远楼也就成了这些活动举办的最佳平台。

  靖远楼是一个地方标志性的文化建筑。它还有另一个称谓叫魁星楼,又名魁星阁,一楼两名这又是为何?“魁星楼”三字又有何讲究?其实很早以前,在民间就有一种说法:“魁”字少了一笔,意为要去掉鬼气,老老实实、堂堂正正做人;“星”字少一笔,意为人不要强与“天命”争,要顺其自然;而“楼”字多一笔,意即读书学习要专心。而且这里的“魁星”并不是指我国古代天文星相学中北斗七星里组成斗身的前四颗星,而是主管科举、功名的魁星神祇,此神由科举制度与民间信仰结合而生,特别是在明清时期,读书人对其祭拜兴盛一时。因为“魁星”亦称“奎星”,所以“奎宿”也代表着国家的文运,因而古人立庙祭祀,但“奎”字过于抽象无法造像,故古人用“魁”字替代,将神像塑造为“鬼踢斗”的形象。也被人们称为“吉星”,因而在求学追求功名利禄的仕途上,都会送上“吉星高照”的祝愿。

  然而,这样一座美丽古朴的雄关古城,先后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遭中亚浩罕军匪帮阿古柏入侵和河洲匪帮马仲英侵犯,两遭战火摧残,城关边墙在轰隆的炮火声中瘫塌,南北二城已是断垣残壁,千疮百孔。战乱平息后,于光绪十年(1884年)“合二城为一城”。本以为战火就此熄灭,社会转为安定,谁料想民国时期,又因兵火而遭到彻底毁坏,只剩东门外的靖远楼仍然巍巍屹立于全城的东头,虽经战火洗礼,仍西可眺望腑瞰全城,东可观察漫漫驿道,颇为壮观。它承载着玛河儿女曾有的丝路情、幸福景,它也倾诉着曾有的辛酸往事和魂系追梦。

  2018年靖远楼得以复建,规划设计部门依据相关资料,保留了明清时期西北古楼建筑风格。重建后的靖远楼,高度达到35米,楼体造型美观、设计精良,结构巧妙,气势宏伟、美观大方。虽是重建,但也可以体现古建筑的精美绝伦,更是将建筑学、美学、民俗、宗教融于一体,具有较高的科学、历史、艺术、旅游价值,让青少年近距离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也是城内标志性的文化建筑,更寄托着玛纳斯儿女对繁荣昌盛的美好憧憬。

  作者简介:杨立新,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现任新疆昌吉州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玛纳斯县文联副主席、作家协会主席。作品散见于《解放军文艺》《解放军报》《人民武警报》《中国国防报》《民族文汇》《西部》《福建日报》《西藏日报》《中国乡村杂志》《长江诗歌报》《中国新闻社》《中国诗歌在线》《中国诗歌网》《澳门晚报》《今日新疆》《西域文化》《成都日报》《绿风》《民族日报》《回族文学》《北方作家》《伊犁日报》《昌吉日报》《石大文艺》《伊犁河》《帕米尔》《河州》《北疆开发报》《都市头条》《新华网》《光明网》《今日头条》《天山网》《昆仑网》《亚心网》等报刊和融媒体。

【编辑:程勇】
《中国新闻》·大美新疆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201号]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制作:中新社新疆分社  技术支持:0991-8557237  新闻热线:0991- 8550318 / 8556479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