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
分享到:

网络不是泄私愤诋毁他人的法外之地

网络不是泄私愤诋毁他人的法外之地

2024-04-29 13:20:33 来源:中新网新疆

  中新网新疆新闻4月29日电(肯吉哈力·巴依肯洁)公民个人声誉受法律保护,对毁坏他人名誉造成损失的可以要求民事赔偿,触犯刑法的可提起刑事自诉,追究刑事责任。下面的案例被告在网络上散布侮辱、诽谤他人言论,逞一时口舌之快,结果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2024年4月,察布查尔县海努克镇吾女士的丈夫海某酒后给沙女士打电话,被吾女士发现后,主观认为双方有不正当关系。于是在微信群、抖音等平台通过发送语音、视频等方式指责、谩骂沙女士,对沙女士的声誉造成不良影响。沙女士不堪其辱,一纸诉状将其告到察布查尔县人民法院海努克人民法庭,要求吾女士停止对自己的名誉权侵害,在网络媒体公开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并赔偿其精神抚慰费共计5万元。

  海努克人民法庭法官在组织原被告双方进行调解中,明确告知吾女士诋毁他人的行为是违法的,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经过普法教育,吾女士意识到所犯的错误,主动删除所有散布的内容,向沙女士当面道歉,并在其抖音账号上发布道歉声明,赔偿相关损失500元。

  [法官释法]民法典第1024条规定,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名誉权。刑法中虽然没有名誉权的直接规定,但侵犯名誉权可能构成侮辱诽谤罪。所以,作为公民无论身处社会还是虚拟网络都要守住法律底线,严格慎独自律,作线上线下文明守法好公民。

【编辑:孙亭文】
《中国新闻》·大美新疆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201号]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制作:中新社新疆分社  技术支持:0991-8557237  新闻热线:0991- 8550318 / 8556479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