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
分享到:

新疆林校原玛纳斯校址 培养林业干部的摇篮

新疆林校原玛纳斯校址 培养林业干部的摇篮

2024-05-11 19:16:12 来源:中新网新疆

  中新网新疆新闻5月11日电(杨立新)在绿荫环抱的新疆玛纳斯平原林场,有一处白墙红瓦的苏式建筑,在鲜花和绿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壮观和醒目,凡来此游玩的人都会驻足久久凝望,留下一张又一张纪念影像。仿佛这片建筑曾为人们遮风挡霜,屋内的那盏灯还在为惦念守望,这里好像是长满乡愁的地方。

  殊不知,这里就是新疆林校原玛纳斯校址所在地。2014年3冃13日,被公布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在从事林业办学时期,这里曾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他们当年激情满腔,把这里当成人民依靠的地方;就像爱自已的家一样爱着这片土地,把它当成生命诞生的的地方,因为这里是立足成长的地方。当年这些靑春的面孔,浑身充满力量,高唱着校歌从这里毕业,奔赴南北疆各条林业战线上,有的已成为林业专家,有的成了新疆林业战线技术骨干,在他们当中有不少同志受党和人民的重托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对发展新疆林业事业起了重要的作用。

  原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生态资产评估研究中心主任,资源学院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北京生态学会理事长,中国生态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常务理事,IGBP中国委员会常务理事,GCTE中国委员会委员,IUBS中国委员会委员张新时,就是从这里走岀去的专家,他曾于1955年至1978年,先后任新疆学院农林系森林教研室主任,新疆八一农学院林学系森林学教研室主任、林学系主任。

  走过峥嵘岁月,历尽风雨坎坷,星星之火早已点燃-片春色。新疆林校原玛纳斯校址,位于玛纳斯县塔西河国家级森林公园北部平原林场境内,其前身是新疆林业厅乌鲁木齐林业学校,1955年学校始建于乌鲁木齐,学校于1965年9月迁至玛纳斯县平原林场。1970年10月4日,新疆八一农学院在玛纳斯县平原林场建校后,该校便与八农合并。 1979年3月21日,重新恢复成立新疆林业学校。到1986年7月17日,学校从玛纳斯迁至乌鲁木齐。自建校以来,在长达二十多年的时间里,该校可谓旭日喷薄、上下求索、满载收获,先后为全疆培养林业技术人才和林业专业干部1800多人,为发展新疆的林业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这里的春天来得最早,这里的黎明点燃过年轻人的激情,这里的校址给我们铺展了一幅画卷,其规模和建筑风格就像鼓荡起的雄风,典藏着智慧,至今仍诱人憧幜。该校址经历过三次大的建设期,第一次是1965年建设初期,当时校址建设遵循中轴对称,中间布置办公室,左右两边各布置两栋教室和一栋实验室。第二次是1970年,当时新疆林业学校与新疆八一农学院林学系合并,归属于新疆八一农学院。此次建设未做长远规划,打破了原有中轴对称的格局,配套建设了新修东侧实验室,锅炉房,宿舍楼,一处露天剧场。第三次是1980年,这次建设了礼堂和浴室等生活附属设施。

  这里的建筑孕育着城市范儿,它俨然成了当时玛纳斯县城的副中心。新疆林校原玛纳斯校址,占地面积约为63710㎡(95.5亩)。现保存教学用房3109.21㎡,生活辅助用房5810.99㎡,总建筑面积8920.2㎡。其中一、二、三、四号教室建筑面积均为271.26㎡,一号实验室建筑面积606.79㎡,二号实验室建筑面积632.32㎡,办公室建筑面积785.06㎡,一、二号宿舍楼建筑面积均为1946.07㎡,礼堂建筑面积1196.23㎡,老浴室建筑面积243.66㎡,新浴室建筑面积99.71㎡,锅炉房建筑面积238.93㎡,水塔建筑面积17.2㎡,配电室建筑面积32.67㎡,厕所建筑面积90.45㎡,大门两座,露天电影院占地面积达2380㎡。

  新疆林校原玛纳斯校址在当时、当地乃至新疆都是唯一的,它是在解放初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林业保护教育、自然环境及建筑技术水平等影响下产物,是有因果关系的,存在着历史的必然。新疆林校原玛纳斯校址在建筑技术、空间处理及园林规划等艺术处理上,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苏联建筑艺术的中国化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无畏精神。所以新疆林校原玛纳斯校址见证了和平解放后的新疆地方史、林业保护史、经济史及新疆林业学校的变迁史,并形成自己独到的历史文化积淀。

  加强新疆林校原玛纳斯校址的保护,使之成为弘扬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要课堂。新疆林校原玛纳斯校址是中华优秀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富感染力和说服力的爱国主义教材,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工作,对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人间正道,风雨沧桑。新疆林校原玛纳斯校址,似乎是生生不息,仍永葆着青春模样,值得岁月收藏。它虽然是文物的一点,但是又有着自身的独特之处。它是革命历史过程的再现,是中华民族为了自身命运顽强拼搏过程的再现。更像新疆儿女追着千年梦想,带着自信和坚强,奏岀的时代交响。从这个层面上说,新疆林校原玛纳斯校址,对于现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着十分积极的推动作用。新疆林校原玛纳斯校址是革命历史过程的代表,是众多革命先驱精神的凝聚,它将以这种顽强不屈的革命精神,继续不断地激励着我们众多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向前进,从而创造出更为辉煌的物质以及精神文明。

  新疆林校原玛纳斯校址,是那个历史阶段的新疆生态保护教育基地,肩负着传播生态保护观念,提高生态保护意识,普及生态知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推动新疆生态保护建设的重任。因此,总结新疆林校原玛纳斯校址 20 多年生态保护教育成果,深入挖掘学校历史背景、人文情怀和人民大众无畏精神资源,对新疆林校原玛纳斯校址后期保护、展示、利用和发挥好新时代下的“自治区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的示范作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赤子情,潮涌信念坚;天地新,极目山河炫。在 50 多年的树木树人历程中,新疆林校原玛纳斯校址积淀了深厚的生态文化。在深层生态文化层面,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理念已成为新疆林业保护工作者的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代代相传,教育并深刻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新疆人

  新疆林校原玛纳斯校址在 50 多年的历史积淀中,构建起了独特的生态文明教育体系,形成了独特的校园生态文化。30 年前,新疆林业保护工作者始终立足新疆林业生态环境教育大局,为新疆林业生态建设培养了数以万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如今它将以新的面貌,承载新时代背景下的新疆生态建设的基地,生态文明的宣传栏、生态文明的扬声机。

  站在新疆林校原玛纳斯校址,仿佛这里的时针校正着节奏,时光欢跳召唤着岀征,千万个学员像万马奔腾,一路春风浩荡,高昂的校歌还在热情奔放,像玛河奔腾势不可挡。因此,它是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通过完善保护设施,系统设计展示利用设施,充分展示新疆林校原玛纳斯校址的内在价值,对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等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新疆林校原玛纳斯校址,因其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将成为玛纳斯县历史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该校址的有效保护将更有益于提高公众的文物保护意识。

  读完新疆林校在玛纳斯大地上发生的故事,人们-次次赞赏你的功勋,感受你在那个年代培养人才的胆略和胆魂,体验你的威望和历史地位的厚重,仿佛走进你博大滚烫的心灵,再次赞赏你为新疆培养了一大批林业人才的卓越贡献,你不愧为培养新疆林业干部的摇篮!

  作者简介:杨立新,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现任新疆昌吉州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玛纳斯县文联副主席、作家协会主席。作品散见于《解放军文艺》《解放军报》《人民武警报》《中国国防报》《民族文汇》《西部》《福建日报》《西藏日报》《中国乡村杂志》《长江诗歌报》《中国新闻社》《中国诗歌在线》《中国诗歌网》《澳门晚报》《今日新疆》《西域文化》《成都日报》《绿风》《民族日报》《回族文学》《北方作家》《伊犁日报》《昌吉日报》《石大文艺》《伊犁河》《帕米尔》《河州》《北疆开发报》《都市头条》《新华网》《光明网》《今日头条》《天山网》《昆仑网》《亚心网》等报刊。

【编辑:程勇】
《中国新闻》·大美新疆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201号]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制作:中新社新疆分社  技术支持:0991-8557237  新闻热线:0991- 8550318 / 8556479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