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
分享到:

退役不退色,用真情大爱浇灌团结之花

退役不退色,用真情大爱浇灌团结之花

2024-05-24 16:36:31 来源:中新网新疆

  ——退役军人哈力克和他的汉族军官儿子

  中新网新疆新闻5月24日电 在新疆吐鲁番盆地西端,托克逊县退伍军人、维吾尔族群众哈力克·买买提一家抚养汉族孤儿陶辉成为一名优秀军官的感人事迹,在各族人民群众中广为传颂,他退役不褪色,用大爱真情浇灌的民族团结之花在天山南北璀璨绽放。

700d85f9f7d724203aacd0c45fa9260f

  哈力克·买买提,男,维吾尔族,1958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1977年1月入伍,1980年1月退役。2015年6月荣获全国民族团结模范先进个人;2015年8月荣获第四届自治区道德模范;2015年10月荣获吐鲁番市第二届道德模范;2016年8月9日,在托克逊县首届民族团结事迹发布会上授予感动人物而表彰。他和他的汉族军官儿子的故事在吐鲁番、托克逊广为传颂。

  爱的托付

  1977年初,19岁的维吾尔族青年哈力克·买买提从家乡托克逊当兵,服役于新疆军区某边防团。作为班里唯一的少数民族战士,哈力克与大家和谐相处,结下了很深的战友情、兄弟爱。在部队,哈力克受到全面锻炼,并光荣入党,受到连队嘉奖。两年后,哈力克复员回乡,但各族军民、各族战友生死相依的团结友爱精神,始终深深刻在他的心底。是部队这个大熔炉,给了他勇敢、自信,决心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他经常说:“人和人相处,不要刻意划分民族界限。不管是谁遇到了困难,都要给予无私的帮助。”

  1991年9月,祖籍安徽的陶金来带着2岁的儿子陶辉到托克逊县打工,租住在哈力克家里。这是一个不幸的残破之家:陶金来自幼就是孤儿,而在儿子出生仅仅1年半后,又经历了丧妻之痛。小陶辉饥一顿、饱一顿的窘迫生活被哈力克夫妇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衣服脏了破了,哈力克的妻子再乃提汗主动要过去洗补;病了,他们夫妇及时帮助送诊。快上小学时,陶辉还没在当地落上户口,哈力克东奔西走,费尽周折帮其落户、入学,并帮助承担了小学、初中、高中的大部分学费和生活费。

  2004年11月,陶金来因过度劳累引发肾功能衰竭遽然病逝,陶辉成了一个无依无靠的孤儿。父亲刚去世后,陶辉周末总是被好心的同学接回家去过。慢慢地,他感觉老去打扰同学不太好,就悄悄待在学校宿舍不愿离开。放寒假了,同学们都相继回家。入夜,偌大的校园只剩下陶辉一个人,刺耳的风声呼啸刮过,想到今后的日子,他感到从未有过的孤独和无助。

  同样在这天夜里,有一个维吾尔族家庭也在为陶辉忙碌着。在专门召集的家庭会议上,哈力克82岁的父亲买买提·托乎提对家人郑重地说:“你们把孩子接过来吧,他在这个世上已经没有亲人了,我们要给他一个家。”第二天一早,哈力克骑着三轮摩托车,顶着凛冽的寒风,把陶辉接回家中,还给他起了一个维吾尔语名字:托合塔洪(意为“留下来的孩子”)。再乃提汗拉着他的手说:“孩子,今后我们的房子就是你的房子,我们吃什么你就吃什么,你和兄弟们一个学校上学,一个炕上睡觉。”

  从此,“哈力克爸爸”和“再乃提汗妈妈”成了这个“留下来的孩子”生命中最重要的依靠。

  爱的依靠

  哈力克退役后,先在煤矿打工,后在县城摆水果摊、羊肉摊,十分辛苦。在自己并不富裕、已养育三个孩子的情况下,将陶辉视为己出。有了新衣服先给他穿,有了好吃的先给他吃。他们给子女立下规矩:不能背着陶辉说悄悄话,避免误伤他敏感的心灵,同时也引导陶辉融入进来,真正把自己当作家庭的一员。陶辉在哈力克家过第一个春节,夫妇俩就按照汉族人的风俗和口味专门学着给陶辉炒菜,大年初一还特意包了一案板的饺子。也是从这一年,这个维吾尔族家庭开始和汉族邻居一道过春节了。

  2006年6月,陶辉参加高考,在城里摆羊肉摊的哈力克专门停业2天到学校陪考。哈力克的大儿子牙森曾考上大学,却因家穷而放弃了就读。哈力克发誓再穷也要让陶辉上学受教育,用知识改变命运。2006年6月21日,陶辉接到了新疆大学国防生的录取通知书,他跑到街上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正在卖羊肉的养父。

  那一夜,哈力克的家沸腾了。慈爱的养父养母、争气的汉族孤儿成为这个村子人人传颂的佳话。

  陶辉上了大学后,哈力克夫妇俩惦念不已,隔三差五不打电话就想得慌。上大二的一天,陶辉嗓子发炎。电话里听到嘶哑的声音,哈力克夫妇一夜未眠,第二天一大早就坐车赶到乌鲁木齐,带他看病打针吃药,而夫妇俩却为了省几个钱寄宿在亲戚家里。

  牙森结婚时,按照维吾尔族的风俗习惯,再乃提汗要给所有的亲生儿子每人缝制一顶小花帽。

  再乃提汗一针一线亲手缝了三顶。陶辉由于执行任务没有参加婚礼,一家人就将小花帽保存起来,等陶辉探家回来时郑重地给他戴上。

5cf448231f7c8d58856eb024acbec675

  爱的回馈

  从一名孤儿成长为一名军官,陶辉始终抱着感恩之心回报这个家庭。他一有时间就给弟弟、妹妹教双语、教文化,两人分别考入了和田维吾尔医学专科学校和新疆昌吉农业职业技术学校。

  2011年1月,陶辉分配到新疆军区某步兵团任排长。他把第一个月工资全部寄回了家,并坚持每月给养父母家寄钱寄物,主动承担起妹妹上学的一切费用,街坊邻居都说,哈力克的这个养子比亲儿子还亲。

  陶辉用感恩之心回报社会。从2012年2月起,他每年拿出2000元,用来资助托克逊县小学四年级贫困学生巴哈迪力和高一贫困学生夏提古丽,帮助他们完成学业。2010年7月,在部队实习的陶辉无意间得知三连维吾尔族战士木拉提的父亲因患肿瘤无力治疗,便倡导官兵捐款献爱心,帮助木拉提度过了难关。陶辉还利用自己会维吾尔语的优势,当起了连队官兵的“双语”辅导员。他先后帮助3名少数民族士兵考上了军校。

  陶辉所在的步兵团有三个民族连队。每逢党和国家重大政策出台,他都主动与民族连队联系,为官兵作理论宣讲。他还组织汉族官兵积极开展“三学一教”活动,使连队战士人人会唱民族歌曲、个个会跳民族舞蹈、相互间能简单进行维吾尔语交流。2012年12月,他所带排因表现突出荣立集体三等功。“陶辉虽然生在一个不幸的家庭,却有幸生活在一个包容的社会。”陶辉服役的步兵团政委李显清说,“是民族团结的大爱托举起了一名优秀军人的成长。”

  爱的感召

  哲人马休尔曾说过:“一个好人的生命等于别人的两倍,因为他把自己的一生留在了别人的记忆里。”这些年来,哈力克夫妇的大爱义举在吐鲁番盆地不断散发着“正能量”,浇灌着一朵朵民族团结之花盎然绽放。陶辉父亲去世后,是县民政局、学校、街坊邻居和哈力克一家帮忙料理的后事;后来,学校还主动减免了陶辉的学费,并在学校饭堂为他找到了一份勤工俭学的工作。

  哈力克一家居住的托克逊县银泉社区,各族群众混居,邻里之间真心帮助、和谐相处的事情不胜枚举。对于收养陶辉一事,街坊邻居都赞不绝口。他的邻居们,不管遇到大事小情都愿意找他诉说,找他帮忙。陶辉考上大学并成为全村第一个解放军军官,哈力克整个家族都为之自豪,全村人都为之骄傲。

  2013年7月,哈力克从电视上看到甘肃定西发生6.6级地震,便召开家庭会议,提出给灾区捐款,几个孩子你一千,他两千,一家人给灾区人民捐款1万元,为灾区的人民尽点微薄之力。看到孩子们踊跃捐款,哈力克心里十分欣慰、自豪。在去汇款的路上,遇见夏乡农民赛提尼牙孜·力提甫,在哈力克的感召下,赛提尼牙孜向灾区捐款5000元。

  哈力克用自己的言行传承着部队的光荣传统,用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积极参加社区活动,听从组织安排,不忘初心,保持本色,主动发声亮剑,同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作斗争,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增进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近几年来,他主动承担起社区义务草根宣传员,加入最美志愿队,赴新疆军区、吐鲁番、鄯善、托克逊乡镇、村、社区进行宣讲,宣传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开展去极端化思想、民族团结、建设美丽乡镇宣传,讲好家里面的故事,讲好身边民族团结的故事,让各族居民为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在新疆落地生根做出自己的贡献。

  哈力克相信,好人总会有好报,总会得到社会的回馈。2012年,哈力克被托克逊县乡两级政府表彰为“民族团结先进个人”,2015年6月荣获全国民族团结模范先进个人;2015年8月荣获第四届自治区道德模范;2015年10月荣获吐鲁番市第二届道德模范;2016年8月9日,在托克逊县首届民族团结事迹发布会上授予感动人物而表彰。他的事迹还被收入了吐鲁番地委宣传部出版的民族团结教育丛书。自治区、新疆军区以及陶辉所在的部队首长来看望他,勉励他继续发扬军队的光荣传统,为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做出更大的贡献。

  吐鲁番,作为古丝绸之路上连接东西方的重镇,几千年来,一直是各族人民共同繁衍生息的乐园。在吐鲁番,不同民族群众相互参加对方的婚丧嫁娶甚至帮助对方操办婚丧嫁娶的现象非常普遍。这种亲密的交流和接触带来的是更加融洽和谐的民族关系和更多无私善良的大爱之举。

【编辑:程勇】
《中国新闻》·大美新疆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201号]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制作:中新社新疆分社  技术支持:0991-8557237  新闻热线:0991- 8550318 / 8556479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