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于田县:玫瑰花香飘满城(图)
中新网新疆新闻5月30日电(余艳春 甄立民 王瑞)5月29日一大早,在位于新疆于田县奥依托格拉克乡的瑰觅万亩玫瑰种植基地里,摘花工阿扎提古丽·买买提就和附近乡镇的几十名村民一起戴着遮阳帽、腰间绑着编织袋,穿行在花田中采摘玫瑰花。不远处,2名身着“红马甲”的电网员工正对种植基地里的线路设备进行巡视检查,为玫瑰花的生长和采摘期用电保驾护航。

采摘玫瑰花。艾力江·司马义 摄
于田县位于新疆南部,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昆仑山北麓,气候干旱、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为玫瑰花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环境,被誉为“玫瑰之乡”。这里种植玫瑰花的历史悠久,每年五月、六月,4.8万亩不同品种的玫瑰花竞相开放,成为县城和乡村独具特色的风景线。作为新疆的特色产业,玫瑰花在于田县已经形成从培育、种植、采摘到加工、收购、生产、销售的全产业链,玫瑰花成为造福当地群众的“致富花”。国网和田供电公司紧跟玫瑰花产业链发展,围绕客户用电需要,超前谋划建设配套电网,不断优化供电服务,全方位服务玫瑰花产业高质量发展。
阿扎提古丽·买买提和村民们采摘的这些玫瑰将被送到新疆于田瑰觅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瑰觅公司”),制成花酱、花茶、化妆品,销往各地。
瑰觅公司于2012年11月落户于田县,是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已经建成1万亩玫瑰花种植基地,生产出的产品种类超过65种,涵盖食品、化妆品、日用品等多个领域,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在该公司的带动下,于田县玫瑰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实现了玫瑰规模化种植与精深加工产业链协同发展,带动了大批玫瑰种植户增收致富。

国网和田供电公司共产党员服务队员到新疆于田瑰觅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玫瑰花种植基地开展安全用电检查。甄立民 摄
“玫瑰花采摘多的时候每天能挣200元左右,采摘少的时候每天在100元左右。”当地玫瑰每年5月至9月期间有三次采摘季,阿扎提古丽·买买提说,她来基地采摘玫瑰花大概有六七年了,这里离家近,不耽误农活,每个采摘季她大约能挣4000元补贴家用。
据新疆于田瑰觅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党支部副书记赵勇介绍,在采摘期,人数最多时达到2000多人。通常一个花季要用1.5—2万人次的采摘工,每公斤玫瑰花的采摘费用是3元,都是当日现金付款。手快的村民一天收入三四百元不成问题,手慢的也能挣一百多元。一个花期大概15—20天,直接带动当地五六万农户稳定增收。

分拣玫瑰花。艾力江·司马义 摄
玫瑰花产业在灌溉、保鲜、纯露提取、烘干、精油加工等各个环节都离不开电力的支撑,国网和田供电公司针对玫瑰花产业加工用电必须连续可靠的特点,瞄准玫瑰产业发展,主动了解玫瑰种植面积及灌溉、深加工等用电需要,按照玫瑰产业发展规划,加大电网建设和投资力度,持续推进农网升级改造,不断提升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切实解决电网供电可靠性低、电压稳定性差等问题。近年来,国网和田供电公司先后投资0.97亿元,对于田工业园区一带电网实施升级改造,新建及改造配电线路275.58千米,新增配变90台,保障玫瑰花种植、生产的用电需求。

游客在盛开的玫瑰花田开心起舞。艾力江·司马义 摄
为了助力玫瑰花产业发展,国网和田供电公司每三天组织工作人员进企业查看电力线路和设备,询问企业用电情况,定期上门跟踪服务,确保供电充足。之所以频繁开展上门服务,是因为5、6月份是基地玫瑰花采花生产的关键期,而鲜花在摘下来后保鲜期很短,一隔夜就会枯萎坏掉,需要及时加工成产品,对用电的持续性要求很高。

国网于田县供电公司共产党员服务队到新疆于田瑰觅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展安全用电检查。甄立民 摄
新疆于田瑰觅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党支部委员、总经理高海莹满意地说:“于田干燥少雨,夏季平均温度比较高,玫瑰比较娇弱,从灌溉、保鲜、萃取等各个生长和生产环节对电的依赖度都很高,供电公司的工作人员经常主动上门为我们检查用电线路和设备,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宣传讲解最新的用电政策和安全用电注意事项,帮助办理用电业务,让我们生产无忧。电费还享受了农业生产用电一度电0.26元的优惠电价,切实让企业得到了实惠,真的非常感谢供电公司。”
除了龙头企业的带动,于田县还成立了14个玫瑰花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规模化种植、科学管理,把土生土长的玫瑰花“变”成独具特色的玫瑰花产品,成为当地农民发展玫瑰花产业的生力军。

国网和田供电公司共产党员服务队到新疆于田瑰觅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展安全用电检查,了解企业用电情况。甄立民 摄
盛开在沙漠中的玫瑰,是新疆独特的浪漫。在可靠电力的强劲支撑下,玫瑰花产业不断集聚动能,有力推动了于田县的经济发展,带动了更多农民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