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脚下的“助学大叔”
中新网新疆新闻3月5日电(王茂玲 麦迪娜·库热西)“要不是您30年前一直鼓励我,我可能永远没有机会走出去实现梦想。”3月3日,天山南麓的阿克苏沙雅县阿其墩村,努尔东·尼亚孜正向家庭困难的小学生捐赠学习用品时接到一通视频电话,屏幕那端是拜城县克孜尔乡小学教师艾力夏提·托合提。

1994年起,努尔东第一次为小学生捐助学习用品,艾力夏提就站在受捐学生的队伍里。在随后的几年间,艾力夏提每年都能得到这位大叔带来的学习用品,点燃了他努力学习的热情。
后来,艾力夏提考上大学,并选择了师范院校。2013年毕业后,他毅然回到拜城县成为克孜尔乡小学一名教师。
“努尔东爷爷每年都会来我们学校送来好多学习用品。”阿其墩学校小学生娜迪热·艾则孜抱着崭新的书包,笑容灿烂。
56岁的努尔东·尼亚孜,是国网沙雅县供电公司沙雅镇城区供电所一名配电营业工,平日主要负责辖区电力设施维护。
捐赠活动后,努尔东给小学生讲起电力安全课。当讲到“湿手不能碰开关”时,孩子们纷纷争相伸出小手比划。
说起捐赠学习用品的初衷,努尔东始终忘不了1994年夏天那一幕。那时,他刚在国网拜城县供电公司上班不久,妻子在当地经营一家小商店。一天,店里来了两个孩子,眼巴巴看着柜台里的文具,再三纠结,才选了最便宜的。好奇的努尔东在与孩子聊天的过程中得知他们家庭条件困难,实在没钱买学习用具。
那天晚上,努尔东躺在床上辗转反侧。从小在农村长大的他,小时候也是一支铅笔用到手都握不住了才换新的,想看课外书却因没钱只能作罢。
几天后,他蹬着三轮车,将文具送到了拜城县团结乡牧场小学60名品学兼优、家境困难的孩子手中。
从那以后,每年他都会精心挑选文具给孩子们送去。
到2015年1月25日,当他从拜城县调到沙雅县工作时,受他资助的学生已累计达1260名。
午后的阳光斜照进沙雅县托依堡勒迪镇三农场村小巷,59岁的张英华正在门口守望她的“弟弟”努尔东。由于先天性生长障碍,她身高不足1.3米,行动不便。家里仅靠着租种的5亩果园维持生计。
那是2017年夏天,张英华因无力缴电费,在供电所门口默默哭泣,遇到了努尔东。也是那一天,努尔东帮她缴纳了电费,还认了她当姐姐。
“姐,身体怎么样?”努尔东提着清油和大米出现了。
“谢谢你的关心。你像亲弟弟一样对我,是我的福气。”张英华笑容满面。

下午,努尔东来到沙雅县敬老院,早已在活动室门口等候多时的83岁合孜尔·热依木老人弹奏起都塔尔琴,并与努尔东跳起麦西来甫,在场的老人纷纷加入。
“努尔东经常帮我们整理房间、打扫卫生,还组织活动让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在合孜尔·热依木眼里,努尔东就像自己的亲儿子一样。

31年来,受到努尔东资助的小学生数量已超过1800人次,累计捐赠金额超过10万元。努尔东获第五批自治区岗位学雷锋标兵、自治区民族团结先进个人、沙雅县“道德模范之星”等荣誉称号。在努尔东的感染下,国网沙雅县供电公司越来越多的团员青年也经常前往养老院、学校开展献爱心活动。一份份爱心如同星星之火,在天山脚下不断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