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春检 新疆超高压电网首次应用大载重无人机带电安装智能间隔棒
中新网新疆新闻3月17日电(杨迎洲 徐吉智)3月14日,在哈密十三间房风区的戈壁滩上,一架挂载着智能间隔棒的大载重无人机精准悬停在百米高空处。随着智能间隔棒精准传递到带电作业人员手中,正式拉开了全疆首次应用大载重无人机参与超高压带电作业的创新实践,为新疆电网在人机协同领域积累了宝贵的现场经验。

输电线路带电作业是在带电导线上进行的不停电检修消缺工作,可以有效避免线路停电带来的电力损失。在百米高空进行带电作业,不仅需要严格的安全防护措施,对操作人员的心理素质也是一项巨大的考验。以往带电作业人员需要先攀登铁塔,再通过绝缘子串后进入等电场,费时又费力。

随着科技的进步,新型无人机与自动升降装置的协同应用实现了技术革新,作业人员通过无人机搭载的视觉系统精准将绝缘绳挂至导线上,替代了传统人工攀爬。带电作业人员通过绝缘绳连接的自动升降装置平稳进入等电位,由大载重无人机完成16公斤间隔棒的空中接力,整套流程将传统带电作业时间从5小时缩短至1小时,效率提高80%。

本次带电作业的地点位于哈密市十三间房,是新疆有名的“百里风区”中心,受北部天山山脉风口影响,最大瞬时风速可达13级,因此间隔棒磨损导线的情况时有发生。“本次安装的智能间隔棒利用导线产生的感应电为自供电,无需外接电源,其内置的电流、温度、图像、风速、振动频率等参数传感器,可以将现场各项数据实时回传至远端平台,便于运维人员远程监控和管理,当检测到强风等异常情况时,系统将自动触发预警并生成处置建议,使运维响应速度从‘小时级’压缩至‘分钟级’。”新疆送变电公司现场技术负责人何慧晶介绍。

据统计,截至目前,新疆电网750千伏超高压输电线路运维里程达到1.19万公里,年均开展带电作业310余次,科技创新正成为新疆电网的核心驱动力。作为全国重要能源基地之一,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将持续加强科技赋能和规模化应用,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为新疆能源电力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