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
分享到:

从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到幸福新村——达里雅布依村搬迁记

从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到幸福新村——达里雅布依村搬迁记

2025-03-24 18:04:32 来源:中新网新疆

  中新网新疆新闻3月24日电(柳格格 甄立民)在距离新疆于田县240多千米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克里雅河穿过起伏的沙丘,仿佛一条碧色的绸缎。河边是成片的红柳树,岸上,达里雅布依老村分散的笆子房分散在一棵棵粗壮的胡杨树之间。在于田县城北部90千米处的达里雅布依新村,平整的柏油路直通村里,学校、卫生院、便民服务中心、客运站、旅游接待中心沿路排列,小汽车和摩托车来来往往。沙土地里布满电气化滴灌线路,梭梭树茁壮成长,花儿娇艳盛开。

达里雅布依新村。甄立民 摄
达里雅布依新村。甄立民 摄

  走出塔克拉玛干的“肚脐眼”

  从于田县城出发前往达里雅布依老村,越野车需行驶至少7个小时,赶着骆驼要走13天。

  达里雅布依老村被称为塔克拉玛干的“肚脐眼”。300多年来,居民一直住在用胡杨、红柳搭建的笆子房中。2002年,村里建起光伏电站,但由于大风沙尘天气频发,加上自建的光伏电站运维技术力量薄弱,电对于他们来说,仅仅意味着每天几个小时忽明忽暗的灯光。

  阿力木江·艾力一直与父母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他跟着父亲在沙土里开沟,沿红柳树撒下大芸种子,或者与母亲赶着羊到胡杨林或芦苇滩放牧。他想走出这漫天黄沙看看外面的世界,但一直没能找到合适的机会。

搬进新村的村民在电气化厨房做午饭。甄立民 摄
搬进新村的村民在电气化厨房做午饭。甄立民 摄

  2017年7月,阿力木江·艾力发现到老村来的人变多了。他询问从县城回来的亲戚,得知为改善村民的生活,于田县政府在位于县城北部90多千米处建设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达里雅布依新村,还修建了从新村到县城的公路。2018年夏天,阿力木江·艾力满怀期待,坐着运送大芸的皮卡车去新村了解情况。

  沿着起伏的沙丘颠簸了一整天,阿力木江·艾力终于来到新村。看到几个戴着安全帽的人站在路边,拿着卷尺测量着什么,还在本子上记录下一组组数据,他连忙走上前问:“师傅,你们这是在量啥呢?”其中一人笑着说:“我们在测量新村的供电线路走向。”交谈中,他得知这位师傅叫买塞地·买土送,是于田县供电公司的员工。“将来,新村不仅会铺上柏油路,还会通上大网电,到时候大伙都能用上洗衣机、电冰箱,还能在家看电视、上网。”买塞地·买土送告诉阿力木江·艾力。

  “大网电和我家装的光伏板发的电一样吗?要是停电了怎么办?”阿力木江·艾力问。

  “放心吧,大网电是沿着外面的输电线路送过来的,可靠性不受天气影响。无论是洗衣做饭,还是抽水灌溉都很稳定。用电有问题,您打一个电话我们就上门服务。”买塞地·买土送笑着说。

  2019年年初,和田供电公司建设达里雅布依35千伏输变电工程,在新村安装3台500千伏安变压器,架设35千伏线路85.25千米,新建0.4千伏线路3.4千米,新装户表235户,保障了村民搬迁后的生产生活用电。

  2019年9月27日,阿力木江·艾力全家8口人早早起床,用羊毛毡、床单把被褥和衣物捆绑成包,把锅碗瓢盆从大到小摞在一起,父亲缓缓关上简易的木门。天刚破晓,他们抓紧时间吃上一些干馕,踏上了搬迁之路。

  当年,达里雅布依整村完成易地扶贫搬迁,共有216户村民陆续搬入新村。

  “大芸梦”生根发芽

  走进达里雅布依新村,一排排青灰色的二层小楼错落有致,屋内灯光明亮,崭新的家具和电视等家用电器一应俱全——在这里,阿力木江·艾力一家人开始了全新的生活。几袋大芸种子也和阿力木江·艾力一起告别了克里雅河畔的红柳,来到了这片崭新的土地。

  大芸学名肉苁蓉,寄生在红柳、梭梭树等植物根部,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素有“沙漠人参”的美誉。过去,达里雅布依老村的村民将采摘的大芸晒干后,靠牲畜驮到于田县城的巴扎(集市)上贩卖赚取收入。

  这些年,阿力木江·艾力一直有一个“大芸梦”。

  在老村时,每年开春后,阿力木江·艾力便和父亲沿红柳树根部开挖一条土沟,撒下大芸种子。到了七八月,昆仑山上的积雪消融,河流水位上涨,他和父亲想尽办法将河水引到红柳林。但由于简易引水渠开挖在沙质土壤上,流动的河水有一大半会渗到地下。一年下来,30亩红柳林里种植的大芸只能赚2万元。他想扩大种植规模,增加更多收入,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

  2020年春天,达里雅布依村村民委员会将村民组织起来,介绍了在新村种植梭梭树和大芸的方案:新村规划了420亩沙土地,计划投用滴灌设备,在种植梭梭树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大芸种植业。由于梭梭树更加耐旱,这样既能防风固沙,又能帮助村民增收。

施工人员架设达里雅布依35千伏输变电工程线路。甄立民 摄
施工人员架设达里雅布依35千伏输变电工程线路。甄立民 摄

  买塞地·买土送作为达里雅布依村的台区经理负责新村的供电服务工作。得知村里的种植规划,他立马向于田县供电公司汇报。于田县供电公司开通绿色通道,第一时间为新村安装1台315千伏安变压器,给4口灌溉用机井通上了动力电。

  以前在老村,灌溉完全靠人力。由于人工种植耗时费力,阿力木江·艾力只能暂时搁置扩大规模的计划。看着新村平整松软的沙土和一排排崭新的电线杆,想到有了稳定的电力,就可以使用现代灌溉技术种植更多大芸,阿力木江·艾力积极报名承包了30亩沙土地。

  “第一次看着水沿着滴头渗透到梭梭根部时,我才知道原来灌溉可以这么简单。”阿力木江·艾力说。

  2024年,全村大芸种植面积达5000亩,216户村民实现户均增收1万元。阿力木江·艾力种植的大芸面积达到136亩,收入达到13.6万元。

  新村里的新生活

  每年10月初至11月中旬是达里雅布依村最迷人的时候。无垠的沙海中,一片片金黄的胡杨林为这片土地增添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近年来,随着户外探险旅游的兴起,达里雅布依村逐渐走入大众视野,成为热门旅行目的地。

  达里雅布依村里,许多村民开了民宿和饭店。2020年3月,阿力木江·艾力和妻子阿依布拉克·达曼开了家小超市。得知超市里添置了电冰柜、保鲜柜等电器,买塞地·买土送义务上门帮他们规划室内线路、安装插座,讲解使用这些电器的注意事项。随着游客越来越多,超市每个月能为阿力木江·艾力家带来5000元左右的收入。

  为更好地满足新村旅游业发展和居民生活的用电需求,于田县供电公司在新村居民楼附近安装了自助缴费终端,并面向村民建立“用电一家亲”客户服务微信群,收集、回应大家的用电诉求。买塞地·买土送定期来到新村走访,帮助商户查看用电线路和设备的运行状态,解答各类用电问题,并指导他们通过“网上国网”APP办理增容手续。

  2024年,阿力木江·艾力家收入达到20万元。今年年初,阿力木江·艾力买了一辆拉运大芸的货车,还向村里提交了再承包120亩沙土地的申请。“种大芸、开超市,把孩子送到于田县城上幼儿园,新村里的新生活越来越幸福!”阿力木江·艾力高兴地说。

【编辑:袁晶】
《中国新闻》·大美新疆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201号]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制作:中新社新疆分社  技术支持:0991-8557237  新闻热线:0991- 8550318 / 8556479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