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啻微芒,造炬成阳!她的青春在支教中绽放光彩

早春的疏附,春寒料峭,而疏附县托克扎克镇中心小学的教室里却暖意融融。英语教师古丽米拉·托合提站在讲台上领读英语课文,孩子们清脆的跟读声穿透薄雾,唤醒沉睡的校园。
2024年6月,从喀什大学小学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的古丽米拉,加入“三支一扶”队伍,成为家乡教育事业的新生力量,用一支粉笔书写教育春秋,以一颗丹心浇灌桃李芬芳。
传承教育火种 在支教中奉献青春
古丽米拉·托合提在疏附长大,对这片土地怀有深厚的情感,上学时便盼望着有一天能用自己的知识为家乡的发展添砖加瓦。在家乡支教,是情怀,更是责任。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咱们边疆的孩子更有责任和义务建设家乡。”儿时老师的教诲仍在耳边,如今她接过接力棒,传承教育火种。古丽米拉说:“我希望用自己的微薄之力,为家乡教育注入新的活力,能用自己的所学,为家乡孩子打开一扇看世界的窗,让家乡的孩子们有更多机会改变命运。”
创新教学方法 让英语课焕发生命力
初次来到疏附县托克扎克镇中心小学,古丽米拉便承担了英语课程教学任务,她发现孩子们学习基础薄弱、缺乏学习英语的兴趣。面对这一难题,她充分利用“线上”丰富的多媒体资源,精心筛选契合教学内容的趣味动画与生动故事,把原本晦涩难懂的英语口语知识巧妙融入其中,让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开启英语学习之旅。
“古丽米拉老师的课堂非常有趣,经常给我们放英语动画短片,帮助我们练口语。”学生热合马·麦麦提力以前觉得英语课很枯燥,通过动画,学到了很多单词和短语。
然而,古丽米拉并未止步于课堂上的教学方法创新,她清楚地知道,课堂上的统一教学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要真正提升他们的学习成绩,还需更多细致入微的关怀与个性化的辅导。
“考虑到班级学生存在个体差异,课堂学习效率很难做到统一。个别同学会在课堂上有跟不上或者表达错误的问题,我将学生分组,按基础和学习能力搭配,布置分层作业。课余时间为基础薄弱学生单独辅导,促进共同进步。”古丽米拉说。

做孩子们心灵上的“知心大姐”
“现在我与古丽米拉老师成了好朋友,我开心的不开心的事情都愿意与她分享。”学生艾比布拉·艾则提约麦尔兴奋地分享和古丽米拉的“朋友”关系。但他曾经却是班里的“坏学生”。
10岁的艾比布拉从小对父亲在情感上非常依赖,由于工作原因,父亲常年在外地工作,母亲工作繁忙,导致他的学习无人看管,对于小小的艾比布拉来说,严重缺少父母的关心和疼爱。久而久之,产生了厌学情绪。
古丽米拉得知这一情况后,经常和孩子的父母电话联系并开展家访活动,督促他们关心了解孩子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并在课堂上时时关注他,发现他的闪光点及时表扬,让艾比布拉树立自信心,让他在成长路上不再孤单,勇敢奔赴未来。“在老师的帮助下和父母的关心下,我渐渐走出了那段时光,现在我与古丽米拉老师关系特别好,她就像我的姐姐一样。”艾比布拉说。
古丽米拉将爱心与耐心化作温暖力量,时刻陪伴学生成长,关注他们的身心状况,对需要帮助的学生,她主动给予关爱鼓励,课余谈心、辅导功课,还经常带学生参加各类实践活动,以拳拳爱心为学生撑起温暖天空。
“看着学生们一天天进步,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我感到无比欣慰。”古丽米拉难以掩饰的自豪流露而出,这段经历不仅让她在教学能力上得到了锻炼和提升,更让她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和使命。
为教育事业培根、铸魂、育人
正是凭着饱满的工作热情,古丽米拉始终勤奋进取,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和教研活动,与其他教师交流教学经验,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用教育这束光,照亮家乡边远的角落,古丽米拉与众多“三支一扶”的青年们正心怀梦想,砥砺前行。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用日复一日的坚守,在疏附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中培根、铸魂、育人。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坚守在教育的岗位上,为乡村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怀揣着一颗热爱教育、关爱学生的心,乡村教育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古丽米拉说。
疏附县融媒体中心 王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