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克苏市各大蔬菜基地抢“鲜”上市
眼下正值大棚黄瓜采收旺季,阿克苏市各大蔬菜基地里一派绿意盎然的丰收景象。当地通过科技赋能设施农业,让新鲜果蔬抢“鲜”供应疆内外市场,既充实了群众的“菜篮子”,更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
4月9日,走进阿依库勒镇“千亩万吨”蔬菜产业基地的温室大棚,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整齐的黄瓜藤架,翠绿的藤蔓间缀满鲜嫩黄瓜,工人们正穿梭其间巧手翻飞。布威海丽丽·如则和工友们将精心挑选的黄瓜轻轻放入筐中,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这些带着露珠的新鲜黄瓜,经过分拣装箱后,当天就能出现在市民的餐桌上。
采摘工人布威海丽丽·如则说:“我们每年把地里的活弄完了,把棉花种完了以后来这边摘黄瓜,我们4个人一天能摘600多公斤,就是6个小时左右。这样3月份到6月份底能摘完。”
作为南疆重要的“菜篮子”基地,阿依库勒镇通过“错季种植、梯次采收”的四季轮作体系,实现了新鲜蔬菜的周年供应。基地负责人介绍,他们依托订单农业模式,根据市场需求动态调整种植结构,同时建立从田间到市场的全流程品控体系,确保每颗蔬菜都达到绿色无公害标准。
收货商关峰说:“这边的黄瓜现在刚刚上市,现在每天能拉到三四吨。后面量大的时候,每天可能拉走二三十吨,我们拉到批发市场之后,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这边的货源充足,质量好。到阿克苏市场再分销到各大商超还有北疆更多的市场。”
在科技创新方面,该蔬菜基地集成应用有机沙培技术、智能温控系统、水肥精准滴灌等现代农业科技,实现了“向技术要效益”的转型突破。并通过回收利用农家肥、棉壳等农废资源制作栽培基质,既降低了生产成本,又提升了果蔬品质。
技术负责人宋海涛说:“我们基地的黄瓜大概是在2月10号前后定植到大棚里边去的,全程我们采用了沙培技术,不使用农药、大量使用有机化肥、没有嫁接,保持的口感是相当不错的,而且现在已经开始上市了,每天采摘五六百公斤,大概种了有20个棚,每亩产量在五千公斤左右,而且全程要延续到6月底结束。”
近年来,阿克苏市积极创新,深入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了水肥管理的精准化、均衡化。科技力量的注入,也使得蔬菜生产打破了季节限制,实现了四季不间断供应。这一举措不仅大幅提升了经济效益,更为当地农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让阿克苏市的蔬菜产业焕发出了勃勃生机。(孙季鸿 文琳娜 龚其克加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