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骑兵精神”凝共识 汇聚各族力量谱新篇
老虎台乡地处祖国西北、横亘天山南麓,992.1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跃动着多民族交融的乐章。老虎台国际狩猎场在云杉雪岭间铺展壮美,全国唯一在编民兵骑兵连续写忠诚史诗,全疆美利奴细毛羊主产地涌动银色财富。
近年来,老虎台乡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敢担当、善作为、勇创新,让“骑兵精神”转化为民族团结“连心桥”、文化认同“向心力”、乡村振兴“新动能”,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共识。先后荣获地区级民族团结联谊活动先进集体、地区级红色教育基地、自治区级研学旅游基地等,涌现出国家级感动人物2名,地区级民族团结先进个人数名。
一、架设民族团结“连心桥”,构筑多元共治新格局
以“骑兵精神”为纽带,推动社会治理从传统管理向共建共治转变,形成多元主体协同发力治理生态。机制创新激活基层动能。深化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通过实施“双带双联”计划,构建矛盾纠纷源头化解体系,形成人入“格”中,事成“网”内的良好格局,以德治促法治,凝聚基层共识,群众获得感显著增强。媒体矩阵赋能群众议事。“红色连队”党建品牌新媒体矩阵(抖音号、微博号等)建成,开设“马背议事厅”“云端民声”等专栏,实时收集群众诉求,有效解决民生问题。通过直播连麦、短视频征集等形式,将政策解读、村务决策过程透明化,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积极性显著提升。跨域协作拓宽发展视野。与浙江洞头女子民兵连、兵团九团建立“三地连队共建机制”,通过“骑兵精神”论坛、红色文化互鉴等活动,推动戍边文化、海霞精神与本土红色基因互鉴互融,为跨区域民族团结实践注入新内涵。
二、厚植文化认同“向心力”,铸牢精神家园共同体
以“骑兵精神”为载体,构建文化认同“同心圆”。红色基因焕发时代活力。改造提升连史馆、红色军营等教育基地,打造沉浸式研学体验项目,年均吸引数万名青少年参与。通过马术展演、红色情景剧等特色活动,让“忠诚戍边”的骑兵故事成为铸魂育人的生动教材,红色文化认同度持续攀升。心灵互通架设融合桥梁。组建“高原雄鹰”双语宣讲队,民族团结典型事迹、“五讲四美三热爱”宣传力度纵深推进,文化交融凝聚情感共识。骑兵连、柯尔克孜族等历史文化资源深入挖掘,马术表演、民俗文化节、赛马、叼羊、斗狗、摔跤等特色活动广受好评,文明实践、民族联谊活动广泛开展,各族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群众思想从“被动接受”向“主动践行”积极转变。
三、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绘就共同富裕新图景
以“骑兵精神”为动能,构建三产联动、生态宜居的乡村振兴体系,实现从“传统牧区”向“现代家园”的跨越。特色产业赋能增收致富。党委“龙头”作用充分发挥,高标准农田建设持续推进,总投资1亿余元的新疆万鑫淀粉加工厂建成投产,“3+1”产业布局构建成型,群众“家门口”就业优质岗位陡增,老虎台乡无规模企业、无大型工厂的历史被改写,经济发展态势持续向好,2022年以来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878元,增长率超56.6%。文旅融合激活内生动力。积极丰富骑兵连旅游业态,带动群众主动投工投产建设骑兵主题度假村、云端烧烤营地等文旅项目,制定12项免费措施,引进真人CS、荒漠越野、马文化体验馆等游乐设施,不断提高游客体验感,年吸引游客10余万人,免费为群众提供彩钢房、蒙古包等经营设施,以“红色游+生态游+特色产业+观光农业”有效搭建群众“旅游就业增收致富链”。生态惠民提升生活品质。优化人才输送机制,构建“骑兵连—村级组织”双向通道,实施“青年骑兵”专项培育计划,创新“师徒结对传帮带+家庭联营共发展”模式,构建起青年人才与本土文化深度融合的培养体系,通过人才梯队建设支撑边疆治理现代化,形成具有示范效应的民族地区振兴方案。
老虎台乡以骑兵精神为魂,以民族团结为基,以共同富裕为向,构建了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老虎台模式”。未来,该乡将持续深化民族团结实践,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乡村振兴中谱写“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新篇章,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贡献更多鲜活经验。(张钧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