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育苗正当时 育出丰收"好苗头"
秧苗壮,稻谷丰。随着气温回暖,精河县大河沿子镇夏尔托热村水稻种植基地抢抓农时,全面展开育苗工作,为新一年粮食丰收夯实基础。
4月16日,走进种植户方永正的水稻育苗大棚,一派繁忙景象。工人们正有序进行摆盘、播种、覆土等作业。今年,方永正计划种植450亩水稻,并引进优质稻种2.8吨,可培育秧苗2.3万株。“我们选用粮香五号、新稻20、珍珠香米等品种,4月7日就开始准备营养土。目前,已有3个大棚完成育苗,明天就能结束前期工作。”方永正介绍道。
方永正的稻田位于天山支脉婆罗科努山北麓,独特的气候、土壤和水资源条件,为水稻生长创造了得天独厚的环境。方永正告诉记者,育苗结束后每天都要仔细监测大棚温湿度,当棚温超过30℃时需及时通风降温,土壤过干要补水保湿,湿度过大则需通风散墒,确保秧苗健康生长。 “育秧工序很关键,要先整平苗床,筛选粉碎土壤,再铺盘、盖土、播种、覆土。其间必须密切关注温湿度变化,及时通风、补水,这样才能保证出苗整齐、苗壮。”方永正详细介绍,秧苗培育28天左右,长到13公分时,就可以移栽到大田。
为保障水稻育苗工作顺利推进,精河县农业农村局早谋划、早部署,组建专业技术团队深入田间,从种子处理、苗床管理到病虫害防治,提供全方位技术指导。“我们选用发芽率95%以上的种子,经过两天营养液和菌液浸泡处理。育苗过程中要严格把控滴水、温湿度等环节。”县农业农村机械化发展中心技术服务科科长张晓虎介绍。方永正坦言,在水稻种植过程中,农业部门给予了大力支持。2024年,还帮助建成4座标准化大棚,相比以往的小拱棚,新大棚培育的秧苗质量显著提升。
作为大河沿子镇首位水稻种植户,方永正用7年时间从“水稻种植小白”成长为行业能手。他创立的大米品牌凭借优良品质,在疆内外市场广受欢迎,播种前就与多家企业签订订单。2024年,方永正种植的400多亩水稻亩产达500公斤,纯收入超过100万元。“去年亩产500公斤,我们有自己的加工点,产品提前被乌鲁木齐、石河子等地的企业预定,希望今年还能丰产丰收。”方永正满怀信心地说。(马海玲 木热迪力·玛纳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