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
分享到:

艾萨·阿卜杜瓦依提:刀锋下的致富“魔盒”

艾萨·阿卜杜瓦依提:刀锋下的致富“魔盒”

2025-04-22 18:09:14 来源:喀什地区融媒体中心

  春日的阳光透过门楣洒在巴楚县多来提巴格乡叶坎买里斯村的手工作坊里,艾萨手握刻刀,在饱满的葫芦肚腹上勾勒出细腻的艾德莱斯纹样。刻痕深浅交错间,原本朴拙的农家葫芦逐渐蜕变成流光溢彩的艺术品。

image

  二十余种葫芦手工艺品如同打开的“月光宝盒”:彩绘十二木卡姆乐师的葫芦灯摇曳生姿,浮雕着沙漠胡杨的摆件沉淀着时光,嵌着铜饰的茶器透着古朴雅致。

  “刚开始连刻刀都握不稳。”艾萨翻开泛黄的笔记本,密密麻麻记录着艾萨从喀什老匠人处求教的心得。为让葫芦不开裂,他在地窖反复试验阴干时长;为调配出经久不褪的矿物颜料,院墙被染成七彩画布。当首个雕刻着巴旦木花纹的葫芦以80元成交时,这个曾守着三亩棉田的庄稼汉终于在火塘微光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星辰。

  “艾萨师傅,这个渐变色彩怎么过渡?”工作坊里请教声不断。曾经的“独门绝技”如今化作可复制的致富密码,选材要看“黄金腰线”,雕刻要“三浅一深”,彩绘讲究“先色后形”。村民阿依古丽·塞米举着刚完工的葫芦挂饰笑道:“带孩子间隙做手工,每月能增收近千元。”目前,已有20多户村民在艾萨指导下,将庭院变成“非遗工坊”。

  当快递车每日驶入村庄,艾萨的“葫芦”正突破地理边界。抖音直播间里,他边雕刻边讲解葫芦文化,单日成交20余件。更令人惊喜的是,周边县市的商人定制了30个融合中华元素窗花纹样的摆件。“要让传统文化在交流中焕发新生机。”艾萨兴奋地说。

  暮色中,艾萨将新设计的“乡村振兴”系列葫芦装车发往阿克苏。这些雕刻着麦穗、棉花符号的作品,恰似喀什乡村的时代缩影。“他教会我们的不仅是手艺,更是敢把土疙瘩变成金疙瘩的魄力。”村干部排扎莱提·艾海提望着渐远的货车感慨道。(石观)

【编辑:张家伟】
《中国新闻》·大美新疆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201号]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制作:中新社新疆分社  技术支持:0991-8557237  新闻热线:0991- 8550318 / 8556479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