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流动的车站成为全民阅读温暖驿站
4月23日,乌鲁木齐站候车大厅内,一场以“书香伴旅途”为主题的活动,让匆匆的候车时光沉淀为诗意的文化之旅。在第30个“世界读书日”之际,新疆铁路部门以一场充满巧思的创意实践,将车站这一传统交通空间转化为全民阅读的公共书房,不仅为旅客的旅途增添了文化底色,更让“流动的中国”多了一份书香浸润的温情。
让阅读“看得见”的仪式感。在乌鲁木齐站的“天山雪莲”服务台旁,“立体书本”装置与趣味“阅读手牌”吸引着南来北往的旅客驻足。一本翻开后高达两米的巨型书本模型,封面绘着新疆雪山与绿洲的壮美画卷;手举“我在车站读世界”“下一站是书海”等标语的手牌,则让旅客瞬间化身阅读的“代言人”。这些设计绝非简单的拍照背景,而是以视觉语言传递着阅读的价值——旅途不仅是物理空间的位移,更可以是精神世界的远行。当旅客将照片分享至社交平台,阅读的仪式感便通过数字媒介形成涟漪效应,让更多人感受到“书香社会”的鲜活场景。
书籍的“循环”让善意随铁轨延伸。活动现场发起的“爱心捐书”活动,让50余本闲置书籍在“丝路书屋”开启了新的使命。这些书籍将从车站出发,随列车穿梭于城市与乡村、戈壁与绿洲,成为无数陌生旅客旅途中短暂却珍贵的伴侣。这一设计巧妙呼应了铁路“连接”的本质属性——书籍的流动打破了人际隔阂,让知识共享与善意传递随着铁轨蔓延。
车站作为城市文化新地标。铁路部门的实践,为全国交通枢纽的文化功能转型提供了新思路。过去,车站常被视为“等待的场所”,而如今,通过植入阅读空间、文化活动,其角色正从“过境地”转变为“文化发生地”。新疆铁路以“丝路书屋”为锚点,将丝绸之路的文化底蕴与现代铁路的开放精神相融合,让旅客在候车间隙不仅能获得优质服务,更能获得精神滋养。这种转变背后,是公共服务从“功能满足”到“价值创造”的升级,亦是“人民铁路为人民”理念的生动诠释。
世界读书日每年只有一天,但阅读对心灵的滋养却应如细水长流。“书香伴旅途”活动,让我们看到公共服务的人文情怀:当疾驰的列车与静默的书籍相遇,当匆忙的旅途与深沉的阅读共生,一座车站便能成为照亮城市精神生活的灯塔。期待更多交通枢纽以文化创新回应时代需求,让中国的每一段旅程都飘散书香。(陈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