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雪莲”护童心 移动课堂载未来
2025年4月25日的焉耆站,晨光与欢笑声交织成动人画卷。68名身着校服的“小小探索家”列队站台,带着对北疆草原、军垦文化和现代都市的向往,踏上C816次列车开启研学之旅。这场“行走的课堂”不仅是知识的远征,更是铁路部门以“天山雪莲”服务品牌为纽带,联结教育与交通的生动实践。
天山雪莲融匠心,一站服务暖归途。为确保“萌娃”们安全出行,铁路部门提前与校方对接,量身定制“一站式”服务方案。车站“天山雪莲”服务队化身“移动守护者”:开辟绿色通道实现快速安检,设置专属候车区便于集中管理,分组护送学生登车确保“零距离衔接”,用精准的流程设计与温情的人文关怀,为童心编织出安全无忧的出行网络。
窗外山河皆教案,知行合一润心魂。当列车掠过戈壁沙海、穿越万亩油田,书本中的“疆域辽阔”“资源丰饶”化作眼前跳动的具象画面。孩子们触摸的不再是印刷油墨,而是大地的脉搏;记录的不仅是笔记,更是与万物对话的思考。铁路部门以“移动课堂”为载体,让知识在车轮与铁轨的碰撞中迸发活力,架起一座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路校共绘同心圆,协同育人向未来。从焉耆到北疆,从站台到车厢,这场双向奔赴的研学实践彰显着社会协同育人的新范式。铁路以交通动脉串联教育资源,学校以实践需求激活服务创新,双方在“安全+教育”的融合中探索出研学旅行标准化样板。当更多“C816次”列车鸣笛启程,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孩子们的笑脸,更是教育生态与公共服务共谋发展的时代答卷。
一趟列车,载动的是童心对世界的追问;一条铁轨,延伸的是社会对未来的担当。当铁路的“硬支撑”遇上教育的“软滋养”,研学的意义早已超越旅程本身,成为培育时代新人的生动注脚。而这,正是“天山雪莲”服务品牌绽放的最美芬芳。(李文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