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
分享到:

新疆阿克苏“向战而行-2025”地震救援实战拉动演练侧记

新疆阿克苏“向战而行-2025”地震救援实战拉动演练侧记

2025-05-09 18:22:00 来源:中新网新疆
图为演练模拟“地震”造成附近一水库坝体损坏,消防救援人员驾驶舟艇利用“O”形旋绕营救被困人员。图为演练模拟“地震”造成附近一水库坝体损坏,消防救援人员驾驶舟艇利用“O”形旋绕营救被困人员。

  中新网新疆新闻5月9日电(汪渝)闻令而动练为战,厉兵秣马踏征程。在全国第17个防灾减灾日来临之际,5月6日至8日,阿克苏地区消防救援支队在全地区7县2市以及新疆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同步开展72小时“向战而行-2025”地震救援实战拉动演练,锤炼队伍极限救援、协同作战和综合保障能力。

  快速反应 实战科目“从难从严”

  演练模拟为5月6日10时03分,某地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8公里,灾害造成市区大面积房屋倒塌、道路损坏、电力通讯中断,大量群众被困。受其影响,其余各县(市)区域不同程度出现山体滑坡、化工装置泄露、水坝坝体损坏等次生灾害。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阿克苏地区消防救援支队立即启动跨区域地震救援预案,紧急调集支队轻型地震救援队、战勤保障分队、各县(市)地震救援先遣队等18支作战单元,联动蓝天、胡杨救援队等地方应急力量,累计投入人员600余名、携3800余件(套)装备、搜救犬等迅速集结。

图为演练现场120急救人员正在救治伤员。

图为演练现场120急救人员正在救治伤员。

  集结号吹响,人员、车辆紧急向任务区域开进!“报告!前方道路被阻断,车辆无法通行。”在距离“震中”位置5公里处,因道路损毁,全体参战队员只能背负辎重,徒步开进。

  “兄弟们加油!马上就走出危险路段了。”徒步行进现场,支队长王磊、政治委员张国立与大家一道,背负30公斤行囊呐喊助威,在历时近2小时的长途跋涉,队伍顺利抵达“灾区”,营地搭建、装备清点也随之紧锣密鼓地展开。

  坍塌的建筑物满目疮痍,砖块瓦砾遍布,现场烟尘滚滚。演练现场采取“全要素、全流程、全场景”的方式,设置了地震灾害后引发的建筑坍塌、堰塞湖溃坝、化工装置“震后泄漏起火”、车辆交通事故、大跨度大空间厂房火灾等10类典型灾害事故50余项实战科目,从快速集结、作战指挥、通信保障、安全管控、政治鼓动、信息宣传、综合保障等多环节检验“平战一体化”作战指挥体系和重特大地震灾害事故应急处置能力。

  6日13时许,在向上快速破拆救援科目现场,模拟地震后一工厂部分楼房呈现L型坍塌和叠饼坍塌,有人员被困于C区2号楼,温宿县城区消防救援站、阿克苏市健康路消防救援站参战队员携带防护、侦检、破拆、顶撑等装备器材到达指定作业点。

  救援现场,队员们需对整个房屋用方木进行支撑加固,然后利用雷达生命探测仪、蛇眼生命探测仪等装备器材,观察确定被困人员位置,在确定向上破拆位置后,利用破拆工具对楼板进行向上破拆。现场不时有碎石落下,轰鸣声不绝于耳,队员们与钢筋混泥土展开搏斗,利用凿岩机、电钻、钢筋速断器等救援工具轮番作业,一点点破拆,身上尘土裹身,大家早已汗流浃背。为了尽快解救“被困人员”,队员们拼尽体能,冲破极限,用双手一点点清除障碍。

  经过近12个小时不懈努力,队员们终于向上打通一个约60厘米方形救援通道,并顺利找到“被困人员”,在对其做好安全保护后用担架将其成功救出。

  “虽然项目难度大,对体能要求高,但没有人放弃。”阿克苏市健康路消防救援站站长李成回忆。

  5月7日10时许,模拟“地震”造成附近一水库坝体损坏,周边区域形成洪涝灾害人员被困,支队迅速启动水域救援处置预案,调集支队轻型水域救援队以及阿克苏蓝天救援队、阿拉尔胡杨救援队协同增援处置。

  演练现场结合“落水救助、激流洪水、孤岛营救”等灾情,完成了离心力救援、翻舟自救、活饵和抛绳包救援、声呐探测、潜水打捞、摩托艇快速救助、水面机器人救助等8类15个实战科目。

  “出发!”,在离心力救援科目中,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只见多名队员驾驶舟艇,使舟艇“O”形旋绕迅速接近被困者,一把抓住被困者后,驾驶员以船尾部位为轴心,产生离心力,舟艇上另外一名救援人员利用惯性将落水者拉起至船舱内。而在翻舟自救科目中,只见4支橡皮艇不慎被“洪浪”掀翻,12名消防救援人员落入水中。危急时刻,队员们迅速抓住舟艇两侧,在左右相互配合下,利用翻舟自救技术迅速将倾覆的舟艇“复位”。

图为演练现场消防救援人员横向快速破拆成功营救出被困群众。

图为演练现场消防救援人员横向快速破拆成功营救出被困群众。

  “通过设难科目、设险环境,让队伍在实战中想对策、练技法,完善预警机制、优化力量编成、强化灾情响应、规范处置程序,不断提升队伍‘抗大震、抢大险、救大灾’的处置能力和协调作战能力。”王磊介绍说。

  科技奇兵 救援现场“精准高效”

  在此次演练中,先进科技救援装备的运用也是一大亮点。大疆无人机flycart30、动中通通信指挥车、无人机浮空中继、无人机系留照明设置、水上搜救机器人、水下探测声呐、摩托艇……演练全过程都可以看到它们的身影。

  “地震”灾害后,该地区库车市一绿氢新能源厂区发生了“泄漏起火”,现场一时间浓烟滚滚!这时,只见消防员在上风向部署灭火机器人,并利用涡喷消防车和举高喷射消防车实现射流转换和方向远距离调节压制火势,实现“高中低”全泡沫覆盖灭火和冷却降温的无人化作战。经过近1个小时的紧急救援,泄漏起火点火势被完全扑灭,现场险情被全部排除。

  而在“震中”区域,支队应急通信保障人员迅速集结,出动前突车、动中通通信指挥车,携带卫星便携站、单兵图传、布控球、卫星电话、无人机、华平会议系统、宽带自组网、窄宽带自组网等通信保障装备,协调中国移动阿克苏分公司和中国电信阿克苏分公司共2车10人参与此次演练,搭建“支队—前方指挥部—县(市)大队”三级指挥架构,配合架设指挥网和政务外网专线网络,运用智能指挥平台,实时联通两地10个作战单元,实现指挥部与灾区前线的联络调度。

  轻轻启动,无人机缓缓升空、悬停、开启照明灯。在“震中”区域夜间救援作业现场,支队应急通信保障分队投入了先进的无人机系留照明设置,这款无人机系留照明设置具有红外热成像功能,可空中系留照明、空中中继给现场对讲机提供覆盖信号、顺带还能空投45公斤应急物资等功能,夜间救援时可悬停高空照亮1.5个足球场。

  “我们还利用无人机浮空中继设备在天上保障,保障方圆5公里范围内断网后的信号覆盖。每天还通过无人机拍摄,形成三维电子沙盘,将各个现场施工作业变化和环境变化,形成最新实景图,供指挥部决策。”支队指挥中心负责人向海峰一直坚守在指挥部。指挥部帐篷里,4张最新兵力布控图和作业点对比图一目了然。

  而在水库坝体损坏人员被困救助科目中,首次亮相的高科技设备水上遥控机器人,堪称水上救援“多面手”。演练现场,模拟2名人员落水被困距离岸边150米位置,这时,只见岸上的消防队员遥控手柄,2个水上遥控机器人快速入水,遥控至被困人员位置后,被困人员握着设备上的握把,利用动力将其带至安全区域,整个救援过程不到5分钟。

图为演练现场消防救援人员斜拉向下营救出被困人员。

图为演练现场消防救援人员斜拉向下营救出被困人员。

  在水下探测声呐演练科目现场,只见侧扫声呐探测仪通过发射特定频率的声波,并接收其在水下物体和地形上反射回来的信号,从而实现对水下地形的测绘和分析。“这个探测仪主要是借助极清晰的成像技术为下水打捞提供河床、水域的扫描视图、三维视图以及水下生命的探测,可更直观了解水下结构,大大提高了水下作业的效率。”温宿县城区消防救援站站长刘河川介绍说。

  保障有力 靠前服务“提升质效”

  “此次实战演练规模大,涉及科目多,作战难度大,自我保障时间长,不仅仅是对救援队伍能力的考验,更是对战勤保障能力和协同作战能力的考验。”王磊介绍说。

  在演练现场,战保分队的饮食保障、宿营、洗浴、照明、箱货运输、油罐等保障车辆集中出动,现场建立了生活、装备、饮食、住宿等区域,实现“吃、穿、住、用、行”全方位保障,为演练的圆满完成提供了强有力的后勤保障支撑。

  支队政工随行保障组坚持做好“队伍开进到哪里,政工鼓动跟进到哪里”,保证了行进时有歌声、作业区有红旗、攻坚时有鼓动。并通过开展战前动员,成立临时党支部,组建党员突击队,进行重温入队誓词宣誓,心理辅导,全程做好一线救援人员思想引导工作,激励队伍保持高昂斗志。

  综合信息组依据“一部六组”完善信息搜集反馈工作机制,建立信息联络工作群组,明确信息联络责任人,分组制定信息搜集工作模板,实现“填空式”信息搜集,期间共开展信息搜集演练12次,有效提高信息搜集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实行“数字化+传统化”双重会议保障,组织召开会议3次,形成会议纪要3份,模拟视频调度、撰写、完善汇报词9份。

图为演练现场消防救援人员正在狭小空间救援内营救出被困人员。

图为演练现场消防救援人员正在狭小空间救援内营救出被困人员。

  宣传报道组成员联络地区、(市)县两级融媒体中心派出资深记者顶着烈日、冒着风雨,随队跟踪采访救援行动,深度挖掘奋战一线的先进典型,真实记录参演人员的英勇瞬间,为后期制作相关视频和向媒体提供一手视频、图片、文组资料,留下了珍贵的镜头。期间还组织召开模拟新闻发布会2场,向社会公布“震后”队伍采取的积极有效措施,并解答公众相关疑问。

  安全保障组通过组织开展安全动员,分析研判在演练中的安全隐患因素和事项,与各救援队安全员、医疗、危化品专家开展内部协作。

  同时,支队还与地区卫健委统筹安排120急救医疗机构同步相应、同步联动、全程参与演练,在救援现场和住宿区实施卫生消杀、心肺复苏、止血包扎等科目的医疗服务和指导,有效提高了灾害救援现场救护和卫勤应急处置能力,为参演队员的健康安全保驾护航。地区应急、气象、通讯、电力等相关单位也均派遣了专业人员和车辆,提供全天候的保障服务。

  “此次地震救援实战演练,旨在提升队伍打赢制胜、攻坚克难的实战能力,进一步检验装备配备、人员编组、作战编程、人装携行的科学性、有效性,全面提升队伍在各种极端恶劣情况下的救援能力,凝聚各方力量提高灾害救援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淬炼‘拉得出、用得上、打得赢’的救援尖兵,更有效防范化解安全风险,为保障城市安全、推动地区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王磊说。

【编辑:孙亭文】
《中国新闻》·大美新疆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201号]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制作:中新社新疆分社  技术支持:0991-8557237  新闻热线:0991- 8550318 / 8556479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