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
分享到:

于建琨:从“新手”到“消防发明家”

于建琨:从“新手”到“消防发明家”

2025-05-13 23:04:30 来源:中新网新疆

  在市消防救援支队,有一位“90后”党员消防员,他用青春与汗水诠释了新时代消防人的责任与担当,他就是于建琨。

  从大学毕业生到消防队伍的“创新能手”,他用实际行动证明:“‘90后’,行!”

  2023年,于建琨被评为第六届克拉玛依市道德模范,第八届自治区道德模范。

  磨炼脑力 将所学知识用于实际

  2013年,于建琨大学毕业后怀揣着对消防事业的热爱进入了市消防救援支队。他深知,消防工作不仅需要勇气和体力,更需要智慧的脑力。于是,他主动学习各种新技术,从三维建模到软件开发、从大数据分析到云服务,于建琨不断用知识充实自己。

  “我热爱消防工作,希望把所学知识尽可能多地应用到实际工作中。”这是于建琨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凭借扎实的技术功底,他很快从“新手”成长为队伍中的“数据能手”“电脑高手”“PPT专家”,多次被抽调参与重要工作的组织和策划,并圆满完成任务。

于建琨正在调试图传头盔。(图片由本人提供)于建琨正在调试图传头盔。(图片由本人提供)

  2018年,于建琨主动申请到一线锻炼。他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利用数据分析技术总结训练规律,撰写了《大数据探索消防员体能与业务技能水平的关系》等调研文章,为基层训练提供了科学指导。他还率先在全疆建立了消防员电子档案,记录每名消防员的成长进步,为队伍管理提供了有力依据。

  立足岗位 研发火场“救灾利器”

  2018年的一次出警经历,成为于建琨记忆中最难忘、最受触动的时刻之一。

  那天清晨,一辆拖挂车在3014国道侧翻起火。由于现场水炮射程有限,无法有效控制火势,于建琨和队友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车辆被大火吞噬。

  每每回忆起这场事故,于建琨都会想,如果那天有台灭火机器人,结果会不会不一样。

  他了解到,市面上的消防机器人价格昂贵、维护难度大,且数量有限,难以满足基层消防站的需求。于是,他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能否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研发一款适合基层使用的多功能消防机器人?

  经过无数次的尝试与改进,2020年初,于建琨和队友们自主研发的首台多功能消防机器人顺利通过测试。这款机器人灵活机动、维修便捷、价格低廉,迅速成为基层消防站的“救援利器”。

  同时,他还利用无人机技术,成功研制出“多功能模块化消防机器人”。这款机器人通过装载不同装备,可实现灭火、降温、排烟、侦查等功能,具有操作简单、维修方便、造价低廉等优势,这一创新成果也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发明专利。

  此外,于建琨还自学RFID(射频识别技术)、人脸识别、云服务等技术,研发了“火蓝先锋”智慧管理云平台。

  该平台收录了全市2342个消防水源分布位置、近年1600余起火灾分布及规律、61个小区的楼房分布等信息,不仅为灭火救援指挥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持,还有效精简了基层工作台账,提高了管理效能。

  筑牢防线 描绘油城平安底色

  作为基层消防科技工作者,于建琨亲历了市消防救援支队“蓝焰工匠工作室”的孵化过程,他自主研发的多功能消防机器人更将灭火效率提升了40%。

  “这些成果既得益于支队‘人才库建设’举措的实施,更离不开克拉玛依对科技创新的重视。”扎根消防事业的10年间,于建琨深刻感受到克拉玛依这座石油之城正以科技创新为引擎焕发出新的活力。

  “从‘火蓝先锋’智能平台落地应用到无人机与消防机器人协同作战,我们城市的消防防线愈发坚固了。”于建琨说,2025年是自治区成立70周年,是克拉玛依油田勘探开发70周年,希望科技之光照亮每个应急救援现场,让油城市民的平安幸福成为克拉玛依最温暖的底色。(叶子)

【编辑:程勇】
《中国新闻》·大美新疆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201号]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制作:中新社新疆分社  技术支持:0991-8557237  新闻热线:0991- 8550318 / 8556479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