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
分享到:

科技赋能边疆教育基建:哈密市伊吾县九年一贯制学校智能化建造新突破

科技赋能边疆教育基建:哈密市伊吾县九年一贯制学校智能化建造新突破

2025-05-14 22:08:41 来源:中新网新疆

  5月13日,哈密市伊吾县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项目施工现场一片繁忙而有序。在施工现场,智能整平机器人正蓄势待发,其身后的混凝土地面皆由它完成。塔吊作业借助360度全景技术,实现可视化管理。智能化设备正颠覆传统建造模式,为边疆教育基建注入新活力。

  这座总投资达1.25亿元、总建筑面积为2.18万平方米的现代化校园,因智能化设备的深度应用,成为伊吾教育基建领域“科技赋能”的标杆典范。

  伊吾县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项目总工程师董新磊介绍,以往传统大面积混凝土整平收面工作完全依赖工人手持设备作业,工作效率低下。如今智能整平机器人投入使用后,单日作业面积超过3000平方米,效率是人工操作的3倍之多。

  有着多年混凝土浇筑整平收面经验的师傅王子龙表示,智能整平机器人的出现,让他告别了过去胳膊酸痛、腰部不适的辛苦工作状态。现在,他只需站在旁边,通过操作手柄控制机器人就能完成工作,且平整度误差能控制在小于0.2毫米的范围内。“人工干活比较累,衣服也弄得脏,回家还得洗衣服,现在自从用了机器人以后,回家身上也是干干净净的,人也轻松多了。”王子龙说道。

  塔吊360度全景系统堪称工地的“智慧之眼”。通过安装在塔吊臂上的高清摄像头,司机能够实时、全方位查看工地全景,系统还具备智能预警功能,可提前感知周边障碍物,为塔吊作业提供全方位安全保障。

  伊吾县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项目塔吊司机刘林林说:“以前作业没有可视系统,盲区时全靠对讲机指挥沟通,信息传达可能有延迟,现在有了这个系统,工作看得清清楚楚,好了很多。”

  伊吾县九年一贯制学校项目建筑内容丰富,涵盖学生食堂、图书综合楼、小学教学楼、初中教学楼等多项新建工程,同时对9381.87平方米的既有建筑进行全面改造升级,包括学生宿舍、教学楼、综合楼及热交换站等配套设施。该新建项目于3月底正式开工建设,计划8月初完成交工验收;提升改造项目利用暑假期间在8月底完成交工验收,确保学校正常招生入学。面对时间紧、任务重的挑战,施工方在项目前期充分利用BIM技术,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冲突进行精准预判,优化工序衔接,实现问题前置化解决,为项目顺利推进奠定坚实基础。

  董新磊表示,通过应用各类智能化设备和技术,有信心按时高质量完成项目建设任务。后续还将引入喷涂机器人、腻子打磨机器人等,确保工程效率提高30%以上,创造伊吾建设的新速度。

  智能化设备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施工效率,还推动了管理模式的深刻革新。项目搭建的“智慧工地”平台,能够实时汇集机器人作业数据、塔吊运行状态以及安全隐患清单等各类信息;管理人员只需通过手机APP,就能实现远程调度和管理,真正做到对项目的全方位、实时掌控。

  董新磊称,无论是安全生产管理,还是施工进度把控,都有了质的飞跃,智慧工地已从单一监管工具发展为建筑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载体。通过智能化管理,工期误差从以往的7天大幅压缩到1天以内,大大提高了项目的整体管理水平。

  据了解,项目建成后,小学学位将从现有的648个增加至1080个,新增432个;初中学位将从现有的418个增加至600个,新增182个,将极大改善当地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现状,为更多孩子提供优质的教育机会。

  在项目建设现场,记者看到的不仅仅是机器人替代人力带来的“效率革命”,更是传统建筑业向数字化、智能化时代跃迁的生动缩影。当工人从过去“灰头土脸”的传统形象,转变为身怀绝技的“技术蓝领”;当安全管理从单纯依靠“人防”的传统模式,转向借助科技手段的“技防”新阶段,这场转型背后的核心逻辑愈发清晰:科技的温度,不仅体现在能够筑造出高质量的精品工程,更在于它能够切实守护每一个劳动者的尊严与安全。2025年9月,这所充满科技魅力的“智造”校园将正式启用,而它所带来的改变,或许早已超越了一砖一瓦的简单垒砌,将为伊吾的教育事业乃至整个社会发展带来深远影响。(高志华 郭婷)

【编辑:程勇】
《中国新闻》·大美新疆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201号]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制作:中新社新疆分社  技术支持:0991-8557237  新闻热线:0991- 8550318 / 8556479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