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车县:肉牛养殖“牛”劲足 乡村振兴“犇”富路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莎车县伊什库力乡立足资源禀赋,充分发挥合作社的引领示范作用,大力发展肉牛养殖产业,让村民在家门口端稳就业“饭碗”、鼓起增收“钱袋”,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康庄大道。
5月15日,记者来到伊什库力乡阔坦墩村的莎车县金色年代畜牧农民专业合作社,眼前一片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自2019年成立以来,合作社在政策与市场的双重滋养下,不断发展壮大。如今,已稳定吸纳了6名村民在此就业。养殖户们穿梭于牛群与羊圈之间,投喂饲料、清理圈舍,动作娴熟流畅,各个环节衔接紧密、秩序井然,一幅产业兴旺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努尔尼沙·吐尔孙便是这里的受益者。曾经,她是围着锅台转的家庭主妇,全家仅靠丈夫打零工维持生计,日子过得捉襟见肘,每一分钱都要精打细算。村委会得知她家的情况后,积极牵线搭桥,将她介绍到养殖合作社工作。从此,努尔尼沙的人生轨迹发生了转变。在合作社,努尔尼沙主要负责打扫牛舍、添加草料。起初,面对这些陌生的工作,她心里满是忐忑,但在技术人员的耐心指导和同事们的热心帮助下,她逐渐掌握了工作要领,动作越来越熟练。这一干,就是四年多。
阔坦墩村村民努尔尼沙·吐尔孙说:“我们一家三口都在这里务工,加起来一个月能拿到6000多元!”
这份家门口的就业机会,为她的家庭带来了稳定的收入,也让她学到了科学养殖技术。如今,她不仅能够从容应对合作社的工作,还能在工作之余运用所学知识打理自家的养殖事务,真正实现了“挣钱顾家两不误”。
努尔尼沙·吐尔孙说:“在这里上班离家近,既能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孩子,又能为家里增添一份收入。每天忙完合作社的活,还能回家喂喂自家的牛,这样的日子我很知足。”
在政府的积极引导和大力扶持下,村民看到了肉牛养殖的美好前景,纷纷投身其中。他们凭借着勤劳的双手和智慧的头脑,在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实现了增收致富的梦想。钱包鼓起来了,村民的脸上笑容更多了,对未来也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阔坦墩村党支部书记玉苏普喀迪尔·图拉普说:“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发挥合作社的带动作用,鼓励更多农户扩大养殖规模,形成规模效应。同时,我们会加大对养殖技术的培训和推广力度,培养更多懂技术、会管理的养殖能手,推动肉牛养殖产业朝着科学化、规范化、规模化的方向迈进,让肉牛养殖成为我们乡村振兴的‘金名片’。”
莎车县融媒体中心记者:祖丽菲努尔·努尔麦麦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