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榜样学习丨帕提古丽·图尔逊:百万次弯腰背后的坚守

我想为家乡的美丽出一份力
——记2025年喀什地区劳动模范帕提古丽·图尔逊
来源:喀什地区融媒体中心 记者余思民
凌晨四点的泽普县街道,橙色反光条在扫帚挥动间时隐时现,伴随着帕提古丽·图尔逊清扫地面的沙沙声,比早班公交车更早唤醒这座南疆小城。2021年4月,帕提古丽加入泽普县环卫队伍。家人和朋友得知后,纷纷劝她:“这份工作又苦又累,工资也不高。”但帕提古丽一干就是4年。“我文化水平不高,城市的干净整洁离不开环卫工人,我也想为家乡的美丽出一份力。”
帕提古丽负责泽普县商业中心地段,这里人流量大、商铺众多,每日垃圾产生量较大。凌晨,街道上寂静无声,大多数人都在睡梦中。帕提古丽熟练地挥动着手中的扫帚,将落叶、杂物和垃圾一点点地聚拢,从果皮纸屑到落叶尘土,不放过任何一处。“这段时间路上车少人少,我们趁这个时间把街道清扫干净,这样等大家早上出门的时候,就能看到干净整洁的街道了。”帕提古丽说。天色渐亮,街道上的行人、车辆也多了起来,帕提古丽的工作也进入了新的阶段。她利索地将头发束在脑后,拿着抹布,穿梭在各个垃圾桶之间,擦拭垃圾桶、清理垃圾,不时麻利地挥舞着竹扫帚,低头专注地清扫着地面。弯腰、清扫、起身,看似简单的一组动作,帕提古丽每天要重复上千次。“看着自己打扫得干干净净的街道,心里就特别满足。而且我想着,只要我多扫一遍,大家走在路上就更舒心一点。”帕提古丽说。
“肯定累啊,尤其是冬天清扫积雪。”帕提古丽说,清扫积雪是冬日里最艰巨的任务,为了尽快打通道路,方便市民出行,她和同事们天不亮就开始在街头忙碌。一锹一锹地铲,一推一推地运,零下的温度,她们汗湿了衣服。在她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泽普县的大街小巷总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畅通,为市民的出行提供了安全保障。“既然选择了,就要把它做好。不管是炎热还是寒冷,我都不能偷懒,这是我的责任。”帕提古丽说。传统的清扫方式已经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工作需求,仅有初中文化水平的帕提古丽积极学习并向同事们推广先进的环卫工具和设备的使用方法。她主动参加单位组织的培训课程,认真学习新型扫地车、垃圾压缩车等设备的操作技巧,并将所学知识传授给同事们。在她的带动下,同事们逐渐掌握新设备的使用方法,不仅减轻劳动强度,还提高了垃圾清运效率和清扫质量。如今,泽普县的环卫工作在新技术、新设备的助力下,变得高效、便捷,城市的环境也变得更加干净、整洁。
除了本职工作,帕提古丽积极参与各类社会公益活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传递社会正能量。每年学雷锋活动月中,她都会主动报名参加社区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和志愿者们一起走进孤寡老人家中,为他们打扫卫生、购买生活用品、陪他们聊天解闷。环保宣传活动中,帕提古丽更是积极踊跃。她利用休息时间,走进学校、社区,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向孩子们和居民宣传环保知识,倡导大家爱护环境、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帕提古丽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的环卫精神。当城市还笼罩在夜色中,她已像往常一样准时出工,挥动扫帚的动作娴熟而有力,重复着清扫、聚拢、清运垃圾的每一个环节。在她看来,“重复”里藏着最朴实的道理:“把每天的活儿干好,就是对城市最好的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