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机旁绽放的“铿锵玫瑰”
——记喀什地区劳动模范布阿依夏木·阿布来提
5月17日,走进巴楚县某科技有限公司的织布车间,机器轰鸣声此起彼伏。28岁的布阿依夏木·阿布来提身姿轻盈地穿梭于织机之间,动作娴熟而流畅。谁能想到,如今这位在车间里独当一面的技术骨干,一年前竟还是纺织行业的“门外汉”。

时间回溯到去年3月,经朋友介绍,布阿依夏木入职这家公司,成为了一名针织布挡车工。初入工厂,轰鸣的织机与繁杂的纺织工艺,让她既充满新奇又陷入迷茫。然而,她骨子里那股不服输的倔强劲儿瞬间被点燃。为了尽快熟悉工作,她主动向经验丰富的老师傅虚心“取经”。每当老师傅操作织机时,她便站在一旁目不转睛地观察,手中的小本子飞速记录着从纱线穿引的精妙技巧到织机参数的细微调整等各类数据。下班后,当车间逐渐归于寂静,同事们陆续离开,布阿依夏木却独自留了下来,对着织机一遍又一遍地反复练习。

在针织布挡车工的各项技能中,接线头虽是基本功,却也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这项工作要求在极短时间内,从密密麻麻的上万根纱线中,精准找到断头并迅速接好,让织机重新运转。“布阿依夏木刚入职时,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练习接线上。她不断弄断线头,又不断地重新接好,在一次次失败与尝试中摸索技巧。”该公司挡车工领班邵蒙回忆道。长时间与棉纱的“亲密接触”,让她的手指出现多处划伤,但她只是简单地贴上创可贴,便又全身心地投入到紧张的练习中。功夫不负有心人,几个月后,布阿依夏木熟练掌握了织机操作技术,她经手的产品无论是质量还是产量,都在车间脱颖而出。

成为熟练工后,布阿依夏木并没有满足于现状,而是将目光投向各种新型织物的生产工艺上。前段时间,公司一款销往国外的新型面料吸引了她的注意,为了改良其生产工艺,她从纱线配置、针筒型号等生产环节逐一钻研,遇到不懂的问题,她就虚心向公司技术专家请教,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试验,她终于找到了这款面料的最佳生产参数和操作流程,成功将次品率从5%降至2%以内,产量更是提升了15%以上,为公司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她操作熟练、动作敏捷,总能在相同时间内完成更多工作任务,而且产品质量过硬。她所负责的机台产出的优质产品数量在全公司名列前茅,产量工资率先突破万元大关,成为本地员工学习的榜样。”邵蒙说。
从行业新手到技术骨干,布阿依夏木用汗水与坚持,诠释了新时代纺织人的奋斗精神。谈及未来,她眼神坚定:“老一辈纺织人的敬业精神一直激励着我,我会继续扎根车间,在织机的‘舞台’上,编织出更加精彩的人生篇章。”(张吾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