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淘气”沙滩归队记——博湖旅游警察的安心守护
“警察同志,我家娃丢了!5岁,穿蓝T恤,玩沙子时一转眼就不见了!”“别急!在哪丢的?”
六月伊始,博斯腾湖大河口景区金色沙滩迎来如织游人。孩童的欢笑在沙堡、海盗船滑梯与碧水边跳跃。然而,这片欢乐天地里,总有些玩兴正浓的“小淘气”,前一秒还在专注堆沙,下一秒可能被滑梯吸引,或追着浪花跑远,不知不觉间便与家人失散。6月6日以来短短四天,博湖县公安局乌兰再格森镇派出所的旅游警察们,已成功为焦急的游客寻回27名这样的“小淘气”。
紧急寻踪:家长求助
“警察同志!我孩子不见了!”6月7日下午,在沙滩上,一声带着哭腔的呼喊划破喧嚣。一位外地母亲惊慌失措地向巡逻民警求助——她5岁的女儿在密集人流中瞬间走失。执勤民警迅速反应。一组警力立即安抚情绪激动的母亲,了解女孩的体貌特征(约5岁,身穿米白色衣服);另一组则凭借经验,快速锁定重点区域,目光如炬地扫视着广阔的沙滩——从沙雕区、儿童滑梯到近岸玩水区。展开搜寻,仅约十分钟后,民警便在玩水区一群嬉戏的孩子中,发现了那个穿着米白色衣服、正茫然四顾的小女孩。民警快步上前,蹲下身,用温和的声音安抚:“小朋友别怕,告诉阿姨你叫什么名字?我们带你去找妈妈。” 确认身份后,民警小心地将孩子抱起。在景区执勤点,焦急等待的母亲看到民警怀抱中的女儿,立刻冲上前紧紧搂住。惊魂未定的父亲声音微颤,连连向民警道谢:“人实在太多了!刚才还在玩滑梯,我们一转身就看不见了,心都提到嗓子眼了!幸亏你们这么快就找到了,真是太感谢了!”
暖心转交:“捡”到的娃
“警察同志,这孩子好像找不到家长了!” 6月8日,一位热心游客将一名抹眼泪的“小淘气”带到民警面前。小家伙抽泣不止。民警小心抱起孩子,沿水岸线边走边呼唤:“这是谁家的宝宝?”同时,景区广播同步响起寻人信息。很快,一位家长闻声飞奔而来,满脸后怕:“吓死了!就转身买瓶水,他那么小……听到广播才找到方向!太感谢你们和好心人了!”
火眼金睛:巡逻发现
独自哭泣的孩子,也常常被巡逻中目光敏锐的民警辅警第一时间发现。他们穿梭于沙丘、娱乐设施与水岸线之间,总能及时捕捉到那些茫然无措的小身影。同样的流程迅速启动:安抚情绪、询问信息、广播寻人、仔细寻找……力求最快让眼泪化作重逢的笑颜。
高效应对:织就“安心网”
面对假期“小淘气”走失情形,特别是午后1点求助渐增、傍晚6点进入寻人高峰,民警辅警们几乎时刻准备着响应。他们结合实践,摸索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每天上岗,他们的第一要务是“找人”——主动与景区沙滩管理人员、安全员及各点位工作人员对接、熟悉面孔,确保沟通渠道瞬间畅通,信息能在景区内部第一时间传递。在沙滩核心区及主要出入口,设立了带有醒目红蓝警灯的“景区寻人点”,成为走散家庭最易辨识的汇合地与求助第一站。执勤人员手持扩音喇叭,在人流最密集的沙滩区、游乐设施旁及水岸线进行高频次徒步巡逻,循环播放安全提示,并在接到求助后立即启动精准广播寻人,声音覆盖广阔的沙滩活动区。与景区管理方建立的紧密联动机制,确保了信息即时共享,民警辅警、安全员、工作人员四方力量协同响应,快速覆盖从沙地到水边的每个角落。对于每一位找回的“小淘气”,他们都给予最耐心的安抚和细心的照料,递上水,陪着说话,缓解孩子的恐惧,直到安全交还到家长温暖的怀抱。
从午后热浪到黄昏喧嚣,旅游警察的身影始终烙印在游客最需要的地方。这份坚守与高效,让潜在风险及时化解,也让“安心”成为游客最深的感受。
“喇叭里的提醒声不断,抬眼就能看到巡逻的民警,心里那份踏实,实实在在。博湖警察的安全感,是真的!”一位带孩子游玩的母亲感慨道。
在博斯腾湖的碧水金沙间,乌兰再格森镇派出所的旅游警察们,以责任为经,以细致为纬,于万千人潮中,默默编织着一张无形的“安心网”。这张网,托起的是孩子们无忧的笑声,守护的是每个家庭畅享美景、安心旅程的平凡愿望。(刘伸 张景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