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系列人物故事——周永平:用爱与责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今天我们一走进尉犁县民族团结人物周永平的故事↓↓↓
在新疆这片多民族聚居的广袤土地上,尉犁县第一小学的骨干教师周永平深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从青少年抓起,让民族团结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早早扎根。多年来,她始终以实际行动践行着民族团结理念,将其深深融入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为孩子们营造出和谐、温暖、充满爱的校园环境,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让民族团结之花在校园绚丽绽放。
因材施教,搭建语言互通桥梁
周永平所带的班级是一个由25名维吾尔族同学、1名苗族同学和22名汉族同学组成的温暖集体。作为语文老师,她清楚地知道,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工具。在这个集体中,她精心设计了“民族文化分享会”“故事接龙”等特色活动,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文化交流的小使者,在互动中增进了解、加深感情。

班里有个维吾尔族男孩努尔扎提,刚入学时国通语基础薄弱,发音不标准,性格内向,很少主动与其他同学交流。周永平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帮助他准确发音、更好地理解课文,她不仅精心设计了角色扮演活动,还让汉族同学与他结成学习对子,在日常交流中互相帮助。在她的关心帮助下,努尔扎提不仅发音明显进步,人也变得自信阳光。如今的他,不仅是班级的学习小标兵,还经常主动帮助其他同学纠正发音,成为同学们心中的“民族团结小使者”。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在学习中相互扶持,共同进步,民族之间的界限在知识的交流中逐渐消弭,团结友爱的种子在他们心中悄然种下。
关爱学生,守护心灵健康成长
身为班主任,周永平时刻关注着每一位学生的思想动态和生活需求,她知道,只有走进学生的内心,才能更好地引导他们成长。班里的维吾尔族男孩买尔旦因家庭原因学习成绩受到影响。周永平得知情况后,立刻与买尔旦的妈妈联系,多次沟通孩子的想法,耐心做家长的思想工作。同时,她组织同学们一起为买尔旦营造温暖的班级氛围,同学们主动和他一起学习、玩耍,邀请他参加节日活动。渐渐地,在老师和同学的关心下,买尔旦逐渐走出心理阴影,学习成绩稳步提升。
在日常班级管理中,每当有学生生病,她总会第一时间关心并及时与家长联系;当学生遇到困难,她会耐心倾听,给予鼓励和支持。她用真心和关爱,让每个孩子都感受到了班级大家庭的温暖,成为学生心中的贴心人。在这个温暖的集体里,不同民族的孩子们像兄弟姐妹一样相互关心、相互照顾,民族团结的情谊在点滴相处中不断加深。

携手同事,共筑团结校园环境
工作中,周永平积极与少数民族同事交流沟通,相互学习、相互支持,共同为教育事业努力。她与维吾尔族教师赛迪热叶经常一起备课、听课、评课,分享教学经验。赛迪热叶老师好学上进,遇到不懂的问题,无论是发音指导、班级管理方法,还是教学重难点突破,都会向周永平请教。而在与一些少数民族家长沟通时,赛迪热叶老师也总是积极给予周永平帮助。她们不仅在教学上相互协作,还共同策划了“中华民族一家亲”主题班会,让学生们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在她们的影响下,学生们也感受到了老师之间的团结友爱,潜移默化中树立了民族团结的意识。

家校共育,浇灌团结之花绽放
周永平深知,家校沟通是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环节,只有家校携手,才能形成教育合力。学生艾力的家长一开始对孩子的学习不够重视,觉得孩子认识几个字就行。周永平多次通过微信与家长沟通,不仅介绍孩子在学校的进步和成长,还向家长传递“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思想,让家长认识到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意义,以及民族团结对家庭、对社会的重要性。
为了更深入地交流,她利用周末时间前往艾力家中家访,与家长面对面谈心,耐心解释孩子的学习潜力和需要家长配合的地方。通过这次真诚的交流,家长的态度明显转变,表示愿意积极配合学校工作,多关注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此后,艾力家长经常主动与她联系,询问孩子的学习情况。在家长的配合下,艾力的学习态度有了很大转变,成绩越来越好。周永平用她的耐心、爱心和责任心,架起了家校沟通的桥梁,让家长们不仅关注孩子的学习,更重视民族团结意识的培养,共同为孩子的成长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周永平老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播撒民族团结的种子。她让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成为各民族学生交流的纽带,让关爱成为跨越民族的温暖,让同事间的协作成为团结的典范,让家校共育成为浇灌民族团结之花的养分。在她的努力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民族团结之花在尉犁县第一小学的校园里永远绚丽绽放。她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更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践行者,用爱与责任诠释着教育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
来源:尉犁零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