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个“沙戈荒”新能源外送基地首批机组投产发电
截至6月13日,由中国华电、华润集团开发建设的新疆天山北麓戈壁能源基地首批2台100万千瓦煤电机组,顺利通过168小时满负荷试运行,标志着我国首个“沙戈荒”新能源外送基地首批机组投产发电。
作为我国首个“沙戈荒”新能源外送基地,这次投产的2×100万千瓦大容量、高参数、低排放燃煤项目充分贯彻清洁绿色理念。通过将超超临界技术与深度调峰能力深度融合,既能发挥“疆电入渝”电力供应“稳定器”作用,又能作为新能源消纳的“调节器”,为能源安全与绿色转型开辟新路径。机组采用世界一流的发电节能技术和设备,主蒸汽压力参数、发电煤耗、调峰性能、百万机组水耗、厂用电率等参数均处于国内同类型机组先进水平。
新疆华电天山绿色能源有限公司工程技术部主任张晓刚表示:“项目从建设初期,我们就充分谋划,通过各项科技项目,来提升机组的电耗、煤耗,还有水耗,从而将机组建成一个具有科技性,而且环保性,还有能耗指标先进性的标杆性机组。”目前100万千瓦项目是新疆华电第一台100万机组项目,同时也是全国间冷煤电项目指标最优的项目。
项目建设坚持科技项目策划和成果转化应用相结合,克服酷热、极寒、暴风、沙尘等恶劣天气影响,顺利完成了项目建设,并同步建设高效除尘、脱硫、脱硝设施,烟囱出口污染物浓度实现全时段超低排放、优于燃气机组排放标准。在项目中,全球首次建设最大的双曲线钢结构间冷塔并在百万千瓦机组间冷塔运用钢管X柱结构,采用世界首批100万千瓦高效超超临界纯燃新疆高碱煤锅炉、世界首个异步电机双向控制气动给水泵组。全面建成后,每年可减少燃煤消耗约6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600万吨。
张晓刚还表示:“我们这个项目是大基地项目,火电项目是配套新能源风光项目进行调峰,通过煤电项目的灵活性来充分发挥基地项目的效应,我们机组深度调峰能达到20%的深度调峰能力。”目前,机组是根据调度指令满负荷运行,机组的各项指标、各项能力都属于正常状态。
清洁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也是新疆天山北麓戈壁能源基地的亮点之一。新疆天山北麓戈壁能源基地新能源装机占比高达71.8%,远高于“十四五”可再生能源规划中的50%占比要求。基地电源总规模1420万千瓦,其中煤电400万千瓦、风电700万千瓦、光伏300万千瓦、光热20万千瓦,配套建设120万千瓦/480万千瓦时的电化学储能装置,源源不断的绿色电能将通过建成哈密-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送往重庆。
新疆华电天山发电有限公司工程物资部技术员俞锐介绍:“哈密这个地方日照时间比较长,我身后一共有600000多块光伏板,每块光伏板的面积是2.7平方米,5块板子就足够重庆一户人家一天的用电量。远处风电转一圈能够产生17-20度电,足够重庆两户普通家庭用一天电。”
哈密不仅是国家确定的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百万千瓦级光伏发电基地,还是新疆四大煤炭基地之一,煤炭预测资源量5708亿吨,占全疆31.7%、占全国12.5%;风区总面积5.16万平方公里,占全疆66.3%;年日照时数3170—3380小时,是全国日照最充裕的地区之一,是我国为数不多的可同时大规模发展清洁能源和煤电的大型能源基地,开发优势明显。建设单位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水平投产,携手打造我国戈壁治理、荒漠化土地利用与新型电力系统相结合的示范项目。
新疆华电天山发电有限公司工程物资部主任刘永青表示:“我们项目划分为8个‘风光同场’发电组团,从资源特性出发,充分考虑消纳、经济、安全等约束,开展‘沙戈荒’新能源基地风光配比和调节资源的协调优化配置。项目配套建设120万千瓦/480万千瓦时的电化学储能,建设15台调相机,可有效解决新能源出力随机波动性强、灵活调节资源不足等因素影响,满足新能源发电消纳90%以上,提高新能源与直流通道利用率。”
基地在建设过程中,坚持清洁能源开发和生态环境治理相结合,投入专项资金用于“沙戈荒”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充分提升清洁能源基地的生态、经济、社会等综合效益。
刘永青表示:“针对沙戈荒地区特殊环境,坚持清洁能源开发和生态环境治理相结合,投入专项资金用于‘沙戈荒’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创新采用‘封育保护-生态修复-科技治理’分区施策的生态治理方案,充分提升清洁能源基地的生态、经济、社会等综合效益。”
基地地处哈密三塘湖戈壁腹地,是我国“十四五”重点建设的疆电外送特高压第三通道——“疆电入渝”工程的配套电源项目。基地通过“风光火热储一体化”模式,实现新能源高比例外送,对于优化电力资源配置、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意义重大,同时在项目建设中,攻克了一系列世界级技术难题。
刘永青还表示:“项目坚持创新驱动,基地建设过程中注重强化重点科技项目策划和成果转化应用,全力推进200兆瓦级大型光伏中压直流发电系统国家首台(套)重大装备技术研发,全力打造全国首个沙戈荒基地大型构网型储能、全国最大100%国产化构网型风机等全国示范项目,助力推动我国从研发设计到运维服务的能源电力全产业链、价值链和供应链水平提升,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科技支撑。”
基地项目以大型风电、光伏为基础,以当地煤电就地转化的清洁高效先进节能煤电为支撑,以稳定安全可靠的特高压输变电线路为载体,实现统一规划、统筹建设和运营。基地项目全部建设后,每年将有360亿千瓦时绿电通过哈密—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线路直送川渝大地,让戈壁“不毛之地”变为“能源绿洲”,将有力推动新疆清洁能源高效开发利用,为重庆用电安全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坚强能源保障。(田玉 杨宏建 张旭辉 李瀚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