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克斯县:牧民巧手剪 “金绒”,增收路上 “羊” 帆起航
随着盛夏的脚步临近,特克斯县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剪羊毛旺季。牧民们手持剪刀,为羊群褪去厚重的 “毛绒大衣”,一场关乎增收致富的劳作就此展开。6月12日,特克斯县喀拉托海镇柯尔干布拉克村村民苏木哈提·斯力克阿力一家,早早投入到剪羊毛的工作中,用勤劳开启新一年的致富篇章。
清晨,苏木哈提·斯力克阿力一家便忙活起来。剪刀在羊背上“咔嚓咔嚓”游走,厚实蓬松的羊毛大片脱落。不一会儿,原本裹着厚毛的羊焕然一新,轻松站立。剪羊毛不仅能助力羊只快速生长、抑制寄生虫滋生,保障羊的健康,剪下的羊毛更是牧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苏木哈提·斯力克阿力介绍道:“我们一般6月初开始剪羊毛,这时的羊毛长得厚实。一只成年羊能产2-3公斤羊毛,按每公斤5元的市场价算,我家300只羊能带来万元收入。”
在柯尔干布拉克村,羊毛可不是废弃物,而是实实在在的“宝贝”。一部分羊毛直接售卖,成为稳定的收入;另一部分则被牧民巧手加工成特色手工艺品。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特克斯县的羊毛制品成了游客喜爱的纪念品。苏木哈提一家抓住机遇,将部分羊毛加工成特色产品在景区销售,收入比单纯卖羊毛增加不少。“养殖 + 加工”的模式,让羊毛从牧业副产品摇身一变,成为增收的“利器”。
“我母亲还会把一部分羊毛做成毡帽、花毡等,花毡的花纹都是祖辈传下来的样式,拿到景区特别受欢迎,靠着这些家里也能增收。”苏木哈提·斯力克阿力分享道。
近年来,特克斯县大力推动畜牧业转型升级。通过开展技术培训、对接市场,搭建起 “牧户 + 合作社 + 加工企业”的产销对接平台。同时,深挖羊毛制品文化内涵,开发毡艺手作体验、非遗文创销售等文旅融合项目,推动羊毛产业从“原毛售卖”向“文化赋能型全产业链”跨越发展。
在特克斯县,每一把剪刀的起落,都编织着牧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每一根羊毛的蜕变,都见证着产业发展的无限潜力。(迪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