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持耐心花自开——麦盖提县绿洲红枣完成从“靠天收”到“科技兴”的蜕变
近日,农业农村部公布2025年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名单,新疆7个乡镇获批新建农业产业强镇,其中,以红枣生产加工为主的麦盖提县央塔克乡赫然在列。麦盖提县红枣产业,从传统种植到现代农业;从单一品种到多品种协同大面积推广;从群众手中的“致富果”,到赋能乡村振兴的“金产业”,在全产业链的深度布局中,完成了华丽蜕变。
破茧:科技赋能,筑牢产业发展根基
曾经,麦盖提县红枣种植产业面临种植户缺乏经验、病虫害防治技术不高等难题。2023年,麦盖提县在央塔克乡成立红枣研究院,该研究院集科研、教学、推广、服务为一体,吸引了众多高校和科研机构专家团队长期入驻。专家扎根田间地头,针对红枣种植的关键问题开展系统性研究。
为应对麦盖提县地下水微咸、易造成土壤盐碱化的问题,专家研发新技术、试验新品种,制定涵盖种植、管理、加工、销售全产业链的标准化生产流程和技术体系。从土壤改良到水肥管理,从病虫害绿色防控到品质检测,每一个环节都做到有科学标准可依。
如今,无人机植保和智慧枣园管理系统广泛普及,不仅提高了作业效率,施药还更加均匀精准。管理人员足不出户就能实时监测土壤环境等数据,进行枣园水肥管理、害虫靶向管理等农事作业。标准化生产与科技赋能的结合,让麦盖提红枣品质得到大幅提升,为产业发展赢得核心竞争力。
蝶变:多元发展,延伸产业发展链条
针对麦盖提县红枣种植品种单一、抗风险能力弱等问题,红枣研究院积极收集种质资源并开展品种选育工作。研究院还建立了枣种质资源圃,汇集260余种枣种质资源,实现数字化、智慧化和可视化管理,并为每棵枣树定制“身份证”,扫描二维码就能知晓枣树品种来源、生长特性等详细信息。
通过对丰富种质资源的深度研究,高校和科研机构专家团队选育出高自然结实率、用途多样的鲜食或制干枣新品种,还引进“京沧1号”“沾冬2号”等优质鲜食品种,累计推广种植枣树2000亩,推动当地红枣产业从单一品种种植向多品种协同发展,满足了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在实现品种多元化的基础上,麦盖提县大力发展红枣加工流通产业。2019年落地麦盖提县的新疆慧玲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线不断提档升级,研发了红枣酒、红枣醋、红枣酵素、红枣饮料等产品,形成红枣生态链循环。2012年落户的刀郎果农,已形成枣树种植、产品研发、生产加工、市场销售的完整产业链,开发出冻干枣等30余种特色产品,并成功打造“恬疆仙果”品牌。
2024年,麦盖提县90%以上的红枣实现初加工,20%以上的红枣进行精深加工,红枣产业链不断延伸,附加值持续提升。
崛起:品牌引领,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小小的红枣不仅“甜”了群众的生活,更成为了乡村振兴的“金产业”。枣农凭借成熟的红枣种植技艺和丰富的管理经验,获得了可观的收入。同时,也有枣农借助“农林+旅游”的东风,在家门口开起农家乐,进一步增收致富。
为让红枣跨越天山走向全国,山东省日照市对口支援新疆工作指挥部积极推动“消费援疆”和“市场援疆”,通过开展“进社区”“进商场”等“六进”活动,将灰枣、巴旦木等产品引入日照市场。麦盖提县还组织相关企业参加亚欧博览会、新疆农交会等展会,并以“红枣文化旅游节”为契机进行宣传推介,全方位提升麦盖提县红枣的市场影响力。
品牌建设是拓展市场的重要手段。麦盖提县深挖红枣文化内涵,结合本地民俗文化,打造特色红枣品牌。同时,不断完善冷链物流设施,确保红枣从采摘到销售的品质稳定。通过品牌引领、营销创新和品质保障,麦盖提县红枣的市场版图不断扩大,成为了消费者心中的“金字招牌”。
在推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该县还注重为农户筑牢风险防线。2020年,组织实施红枣“保险+期货”全覆盖试点项目,为枣农提供了全方位的风险保障。
近年来,麦盖提县凭借标准化生产、多元化发展、品牌化运营,在红枣全产业链上精耕细作,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优质红枣,持续赋能乡村振兴。
喀什地区融媒体中心者石观 通讯员谯智 蒋崇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