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神兽”排队接班,孩子的康复不再迷路
“小朋友,你住几号病房?”
“阿姨,我找不到自己的病房了。”
“嗯……好像是走廊尽头那个”……
在小儿康复科,医生时常遇到孩子找不到病房的情景。
孩子跑出去玩了,转头却迷了路……
为了解决这个“尴尬问题”,也为了让康复更有温度、更具童趣,我院东城院区小儿康复科——打造“十二生肖主题病房”,用孩子们最熟悉的小动物,给每个病房贴上专属“守护神”。

“我们现在一入院就会告诉家长和孩子,‘你是住在小老虎的病房,要记得这是你的小虎屋哦!”小儿康复科护士长徐艳说道,相较于告诉患儿“你住305房”。这种带有动物形象的记忆方式孩子更容易接受,而且也便于家长记忆。
这项小小的变化,不仅让孩子更快适应住院环境,也大大提升了科室日常沟通与管理效率。“其实就是贴了一个生肖标志,但作用很大。”小儿康复科主任布伟麦尔也木·玉苏甫笑着说,这就像很多老年科室用水果、颜色来标记房间一样,科室只是把这套理念,落实到了儿童康复场景。
十二生肖的标志并不复杂——在每个病房门牌号旁,都配上了一张精致的生肖卡通图案;在康复科入口的玻璃门上,张贴了“十二生肖主题病房”的统一标识。

在布伟麦尔也木·玉苏甫看来,一张门牌、一串数字对成年人来说或许平常无奇,但对那些患有孤独症、脑瘫、发育迟缓等认知障碍的孩子来说,简单的“几号病房”不仅难以识别,甚至成为他们抗拒康复的一道“无形高墙”。而当“小老虎”“小兔子”“小猪猪”出现在门牌上,图像替代了数字,熟悉感取代了陌生感,孩子们终于能“认出自己的病房”,也终于,愿意踏出通往康复的一步。
“这不仅是为了好看,更是为了让他们少一点恐惧,多一点安全。”布伟麦尔也木·玉苏甫表示,科室接收的孤独症、脑瘫、发育迟缓患儿居多,他们普遍存在认知困难,而动物图形正好对这类孩子来说更敏感、更容易识别。
科室给每个生肖配上简单有趣的性格介绍,比如“小老虎勇敢”“小兔子乖巧”,一方面帮助孩子建立情绪联想,另一方面也是一种早期性格启蒙。这不仅有助于提升患儿治疗的依从性与积极性,还实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医疗的深度融合,构建独具特色的 “疗愈型空间”,为医疗人文关怀的创新实践树立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