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宁县农民引进五黑鸡草场散养把蝗虫当零食
当清晨7点的阳光洒向伊宁县阿乌利亚乡托逊村广袤的草场,此起彼伏的“咕咕哒”声打破草原寂静。村民瓦力别克·库尔曼哈孜吹着哨声,5000只从云南高山地区引进的通体乌亮的“五黑鸡”瞬间从草丛窜出,用尖嘴啄食蝗虫,用爪子刨出生态循环的致富路。

七年前还在货车驾驶室颠簸的瓦力别克·库尔曼哈孜,今年3月成了村里首个“鸡司令”。他在伊宁市的大型超市里看到生态散养的禽类产品价格高昂且供不应求的现状后,拿出打工攒的10万元积蓄回村里搭建起简易鸡舍,从云南空运引进首批5000只“五黑鸡”鸡苗和部分新疆黑六鸡在家里80亩草场混合放养。
他指着正在沙棘丛中追逐的鸡群揭秘:“这些鸡可不简单,每只是黑毛、黑皮、黑肉、黑骨、黑内脏,鸡蛋壳为绿色,具有独特的营养、滋补、药用、肉质细嫩,清香甘润,类似于甲鱼,优于鸽肉,现有1300多年的养殖历史,自古被誉为”滋补胜甲鱼,养伤赛白鸽,美容如珍珠。”
每只鸡都是会跑的除虫机,每天能消灭很多蝗虫,相当于免费给草场做生物防治。更妙的是它们的“黄金便便”富含富含氮、磷、钾等多种营养元素,为植被生长提供了充足的养分。
别看瓦力别克·库尔曼哈孜黝黑的双手布满老茧,他可是抖音养殖课堂的忠实学员。通过“云课堂”,他掌握了控制温度、湿度、通风换气、分群、卫生管理等科学的饲养管理技术。
“这些鸡活动空间广阔,肉质紧实,现在已经有客商来订购。我们准备线上线下联系售卖,明年还准备注册家庭农场,争取年养殖规模达1万只,让我们在草原养殖的鸡远销到更远的地方。”瓦力别克·库尔曼哈孜说。(伊宁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陈咏梅 通讯员 巴合达吾来提·巴吐别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