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光明使者为喀什夫妇拔“云”除“翼”重拾光明
家住喀什市英阿瓦提乡的古女士和她的丈夫麦先生,双双患有眼病多年,视野日渐模糊,生活也仿佛被罩上了一层阴影。直到最近,在喀什市人民医院眼科医生和深圳援疆专家张静博士的帮助下,这对夫妻接受了精准治疗,成功拔云除“翼”重拾光明。
患病多年未能就医,模糊生活一天天蔓延
古女士与麦先生双双患病多年,翼状胬肉如同“藤蔓”一般,一点点吞噬着他们的清晰世界。由于没有重视,夫妻俩一直未能就医。
近日,通过同乡介绍“光明行”活动,夫妻俩了解到张静博士擅长白内障、翼状胬肉等常见眼病的手术治疗,便带着希望来到喀什市人民医院就诊。张静博士接诊后详细了解病史,并为二人进行了全面检查。
检查显示,麦先生双眼鼻侧有明显肉膜样组织生长,已接近瞳孔区域;古女士的左眼情况更为严重,病变已覆盖瞳孔区,眼球活动受限,视力几近丧失。
两人均被确诊为翼状胬肉。这是一种眼表疾病,常见于气候干燥、紫外线强烈的地区,表现为结膜组织向角膜中央生长,若不及时处理,可能遮挡视线,严重时甚至影响视功能。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喀什地区该病发病率高达22.68%。
援疆专家伸出援手,“光明使者”点亮希望
考虑到喀什地区干燥紫外线强,术后复发风险较高,张静决定为麦先生优先手术,并采用复发率最低的术式——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移植。此术式不需外购材料,费用低、复发率低。医保报销后,患者仅需自付几百元,减轻了家庭负担。
麦先生术后恢复顺利,角膜清晰无复发迹象,裸眼视力由术前0.2提升至0.5,生活质量大大改善。这一显著疗效,也坚定了古女士的手术决心。
然而古女士左眼的翼状胬肉已严重侵入角膜中央,覆盖范围超过1/2,按常规建议应进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板层角膜移植手术”,但该术式费用高昂,且角膜供体材料稀缺,让原本经济拮据的家庭无力承担。张静经过综合评估,决定采用一种更具性价比的术式——“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干细胞移植手术”。
该术式是在切除病灶后,从患者自身健康角膜缘区域提取一小片含有干细胞的组织,移植到切除区域。这些干细胞具有重建角膜生物屏障的作用,能有效阻止胬肉复发,促进伤口愈合,同时改善术后外观和视力,术后复发率显著低于传统手术方式。更重要的是,自体组织移植无免疫排斥风险,不依赖昂贵的异体材料,大幅降低了治疗成本,患者几乎不需额外负担。
手术如期实施。次日揭纱布时,古女士望向清晰的世界,泪水夺眶而出——那一刻,她仿佛重新拥有了生活。术后一个月,裸眼视力已恢复至0.5,矫正视力达0.8。
光明重现视界清晰,爱与责任仍在延续
张静作为深圳援疆专家,自2024年7月来到喀什市人民医院以来,累计完成眼科手术369台,其中白内障327台。她精湛的医术和温和的态度赢得了喀什百姓的口碑,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深圳光明使者”。
事实上,张静只是众多深圳援疆专家中的一员。自2023年6月起,深圳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深圳市眼科医院,携手多家社会公益机构,先后六次组织开展“光明行”公益义诊活动,深入喀什各地,为逾千名群众实施眼病手术,带来实实在在的健康福祉。
“把光明带到最需要的地方,是我作为医生最大的价值。”张静说,“在喀什的每一次手术、每一位患者的笑容,都让我更加坚定了援疆的初心与使命。未来,将继续依托深圳市眼科医院的优势资源,不仅在手术台上守护光明,也将在人才培养、技术传承、区域防盲等方面持续发力,帮助更多边疆患者‘看得见、看得清、看得久’,让这场跨越4600公里的光明接力,照亮更多家庭的希望。”(陶鹏 成卫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