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红了》舞台剧走进拜城 艺术再现治沙造林精神史诗
近日,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原创舞台剧《苹果红了》在拜城县第六中学精彩上演。这部以柯柯牙荒漠绿化工程为创作蓝本的艺术作品,通过震撼人心的舞台演绎,将阿克苏各族群众30余年治沙造林的壮阔历程搬上舞台,为现场师生带来了一堂兼具思想深度与艺术感染力的 “生态思政课”,以文化精品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献礼。
当天,拜城县第六中学报告厅内座无虚席。随着舞台灯光渐暗,呼啸的风沙声与悠远的驼铃声将观众带回上世纪80年代的柯柯牙荒漠。演员们以细腻的演技生动还原了老党员依马木・麦麦提与儿子艾斯卡尔・依马木等治沙先锋的感人事迹——在沙暴肆虐、新栽树苗屡遭损毁的困境中,治沙人以血肉之躯与荒漠抗争的场景直击人心。剧中,父子二人为践行“绿洲梦”舍弃个人理想、各族群众顶着风沙补种树苗、支边青年与本地群众开展技术创新等情节,引发全场强烈共鸣。当舞台上的“苹果林”在丰收时节呈现硕果累累的景象时,热烈的掌声经久不息,不少师生眼眶湿润。
拜城县第六中学七年级学生李婉婷激动地说:“看完《苹果红了》,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这不仅是一部艺术作品,更是一堂鲜活的思政课。演员们用一小时演绎的柯柯牙变迁,背后是几代人艰辛付出的成果。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终身学习。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传承这种精神,用实际行动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
该剧以《序》《荒原之痛》《绿洲之梦》《生命之歌》《尾》五幕结构,融合舞蹈、合唱、情景对话等多元艺术形式,将治沙造林的艰辛历程与绿洲丰收的喜悦场景浓缩于舞台。剧中,依马木父子“荒漠变绿洲”的铿锵誓言、村民在沙暴中护苗的执着坚守、支边青年引入滴灌技术的创新实践,深刻诠释了 “自力更生、团结奋斗、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柯柯牙精神内核。演员们通过写实与艺术交融的表现手法,让观众深切感受“人进沙退”奇迹背后的精神力量。
七年级学生阿迪拉・麦麦提感慨道:“以前只是从课本和新闻中了解柯柯牙绿化工程,今天通过《苹果红了》才真正走进那段历史。舞台上父子俩放弃个人前程扎根荒漠的抉择,村民们在风沙中反复补种的场景,让我隔着舞台都能感受到坚守的分量。最令人感动的是看到支边青年带来的新技术与本地经验融合,就像不同色彩的画笔共同绘就绿洲画卷。当苹果林在舞台上硕果累累时,我真切体会到,这不仅是一部剧,更是无数人用青春汗水写就的真实奇迹。作为学生,我们要把这种精神融入学习生活,种下属于我们这代人的绿色梦想。”
作为教育部2025年度高校原创文化精品、自治区教育厅巡展巡演项目,《苹果红了》既是一部兼具思想性与艺术性的舞台佳作,更是一堂行走的 “大思政课”。此次巡演不仅是一次文化艺术的交流传播,更是柯柯牙精神的传承接力。柯柯牙从荒漠变绿洲的绿色奇迹,已成为新时代阿克苏各族群众赓续红色血脉、迈向共同富裕的生动注脚。据悉,该剧后续将走进更多校园与社区,让柯柯牙精神在更广阔的土地上生根发芽,激励各族群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人文艺术学院舞蹈教师古力克孜・莫合塔尔介绍:“《苹果红了》是我院100多名师生共同编创的情景剧,讲述柯柯牙治沙造林的奋斗故事。在编排和演出过程中,我们自身也深受感染,观众的热烈反响让我们倍感振奋。今天是该剧第15场演出,能来到拜城县巡演我们深感荣幸。这部剧通过舞蹈和情景互动,生动展现柯柯牙精神中永不停歇的奋斗意志和顽强品格,我们希望以此引导新一代阿克苏人传承前辈精神,接续奋斗。”(阿卜杜艾则孜 刘俊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