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参与!喀什人的足球情怀:热爱永不退场!
从2000年岳普湖县文化体育中心组建首支足球训练队,到如今遍布城乡的足球热潮,这座边疆重镇用二十余年时间书写了一部足球的传奇史诗。
岳普湖县体育场外,85岁的买买提·赛买提老人至今记得1985年业余体校足球班开班时的盛况:“孩子们光着脚在土场上追着皮球跑,尘土飞扬中满是欢笑。”这种源自民间的热爱,在2015年达到高潮。岳普湖县实现“班班有球队、校校有球场”,全县8所中小学获评“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

更令人惊叹的是,这座17万余人口的县城拥有8块标准足球场,密度居全国县级前列,2000多名登记在册的社会足球爱好者构成了庞大的“草根”群体。
在岳普湖县体育场的看台上,7岁的阿不力孜·达吾提正专注地观看比赛。他的父亲是当地业余球队的前锋,爷爷曾是县体校的教练。三代人的足球情缘,在这片热土上交织成最动人的故事。正如喀什地区体育局负责人所说:“喀什足球的魅力,在于它不仅是一项运动,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文化传承。”
这种全民参与的氛围,在喀什古城的街巷中尤为动人。每到黄昏,艾提尕尔广场的空地上,少年们用书包搭起球门,在夕阳余晖中展开激烈对抗。45岁的努尔买买提·祖农特意从喀什市赶回岳普湖观看“喀什杯”,他与中学时代的球友在夜市举杯畅饮:“足球是我们这代人的青春记忆,更是连接代际的情感纽带。”
近年来,喀什构建的国际、援疆省市、地区、县(市)、学校多层竞赛体系,成为推动足球发展的核心引擎。国际层面,第二届“喀什杯”国际青少年足球邀请赛吸引了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7国12支球队参赛,其中半数国际队伍为U16国字号球员,北京国安、山东泰山等中超梯队的加入更提升了赛事含金量。塔吉克斯坦球员易卜拉欣·阿卜杜科迪罗夫表示:“这里的球迷热情让我想起家乡,足球让我们跨越国界成为朋友。”
援疆省市的支持为喀什足球注入强劲动力。广东连续举办“石榴籽杯”青少年足球锦标赛,山东实施“绿茵追梦”计划,投入1.26亿元建设足球设施,创办足球特色“内初班”“内高班”,建立鲁喀青少年足球协同培养机制。上海竞达体育每年组织喀什教师赴沪培训,新民晚报杯足球赛在喀什设立分赛场,让边疆少年有机会与上海同龄人同场竞技。
地区层面的“团结杯”五人制足球联赛堪称全民狂欢。这项从村(社区)逐级选拔的赛事,每年吸引超过6800场比赛,覆盖全地区12县市。喀什第六中学有关人员介绍:“我们的班级联赛每周都有,孩子们在比赛中学会团结协作,文化课成绩反而提升了。”这种“以赛促训”的模式,让喀什地区每年举办近万场足球比赛,形成“周周有赛事、月月有高潮”的浓厚氛围。
在喀什第六中学的荣誉室里,56座奖杯见证着一所边疆学校的足球辉煌。这所上海援疆重点学校不仅拥有标准足球场,更创新“班班有球队、周周有球课、月月有赛事”的培养模式。15岁的守门员依米然·斯马依每天清晨进行体能训练,下午接受专业战术指导,文化课成绩始终保持班级前列。“教练说踢球和学习一样,都需要专注和坚持。”依米然如是说。
这种体教融合的成功经验正在喀什复制。夏马勒巴格镇中心小学“喀什儿子娃娃”足球队培养出艾菲尔丁、木塔力普等国脚,该校从一年级开始设立足球特色班,形成“梯队建设+精英培养”的完整体系。巴楚县第三中学女足队的克迪尔娅·司拉依曼,从家人反对到成为国家一级运动员,她的故事折射出足球对青少年成长的深远影响。“足球教会我勇敢,也让我看到更大的世界。”克迪尔娅的话道出了众多球员的心声。
喀什大学与广州体育学院的合作,标志着人才培养进入新阶段。今年9月,喀什大学足球学院将迎来首批30名新生,广州体育学院将在学科建设、师资培训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持。这种“高校+基地”的模式,正在打通从校园到职业的人才通道。
目前,喀什已有44名球员效力于中超、中甲、中乙联赛,4人入选国家队,成为中国足球版图中不可忽视的力量。
当俄罗斯新西伯利亚俱乐部领队维克多·斯尼亚科夫站在岳普湖体育场时,他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没想到在偏远县城能看到国际足联认证的球场,更没想到现场有1.7万名热情的球迷。”
这座南疆最大的体育场,不仅是竞技舞台,更是文化交流的窗口。赛事期间,舞龙舞狮与麦西热甫的碰撞,让中亚球员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球迷们用维吾尔语、汉语、俄语齐呼“加油”,成为民心相通的生动写照。
喀什文化交融在赛场内外持续发酵。土库曼斯坦教练马克萨特梅拉特·沙梅拉多夫在岳普湖文化公园散步时,对当地的传统建筑赞不绝口;哈萨克斯坦球员博兰拜·奥米尔别克与喀什少年交换球衣,约定未来要在职业赛场上重逢。正如赛事主办方所言:“足球不仅是竞技,更是连接世界的桥梁。”
足球热也带动了当地经济。岳普湖县明优利特色拌面抓饭店的营业额在赛事期间增长近一倍,达瓦昆沙漠旅游风景区凭借“看比赛免门票”的政策,游客量同比激增30%。深圳游客黄女士在观看比赛后体验沙漠机车越野,感慨:“喀什的足球与美景,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新疆。”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喀什足球正以“一带一路”为契机,书写新的传奇。即将建成的喀什国际足球训练基地,将配备国际标准的训练设施和康复中心,成为中亚青少年足球交流的枢纽;与中亚国家共建的“丝绸之路足球学院”,计划每年输送100名喀什球员赴海外青训。
在体教融合方面,喀什将进一步完善“小学、中学、大学”一体化培养体系。“我们正在探索与职业俱乐部合作,让优秀球员既能接受高等教育,又能继续职业道路发展。”喀什第二十六中学有关负责人介绍,模式若能成功,将为中国足球人才培养提供全新范式。
当夕阳的余晖洒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球场上,新一代喀什少年正追逐着滚动的足球。他们脚下的绿茵场,不仅承载着个人的梦想,更连接着古老丝路的文明记忆,通向更加广阔的未来。
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喀什足球的繁花,终将结出丰硕的果实,为中国足球乃至世界足球贡献独特的智慧与力量。(石观 陈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