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头梅花鹿“安家”南泉中心村 生态养殖为乡村产业“鹿”入动能
在滋泥泉子镇的南泉中心村,当合作社对面铁轨上的火车轰鸣着疾驰而过,圈舍里的梅花鹿瞬间惊慌失措。这些小家伙们紧紧抱成一团,在围栏的角落里瑟瑟发抖。这样的场景,让滋泥泉子镇南泉中心村下南泉片区党支部书记程进疆看在眼里,疼在心上,满心焦虑。
事情还得从去年说起,这位朴实的西北汉子,在抖音上刷到了梅花鹿养殖的视频,一下子被其背后潜在的经济效益吸引住了。恰逢乡村振兴政策的春风劲吹,程进疆决定抓住机遇。他前往吉林长春的鹿乡镇,进行了一番实地考察与学习。
在充分了解梅花鹿养殖的门道后,程进疆回到村里,在滋泥泉子镇党委的大力支持下,于今年3月引进了首批梅花鹿。然而,始料未及的是,火车的轰鸣成了梅花鹿养殖的“拦路虎”,也就出现了开头那让人心疼的一幕。好在程进疆并未就此气馁,而是积极与铁路局协调,最终成功让火车经过养殖场时不再鸣笛,为梅花鹿营造了一个相对安静的生长环境。
如今,22头梅花鹿已在南泉中心村平稳“安家”。

吉林鹿乡取真经
年初3月,程进疆一行二人踏上前往吉林省长春市双阳区西部的养殖基地的火车,远赴“中国梅花鹿之乡”。
此时,3月份的新疆已春意盎然,而长春却仍旧被积雪覆盖。在鹿乡镇的梅花鹿养殖基地里,程进疆裹着棉衣,紧跟着技术员钻进鹿圈。他的问题如连珠炮般抛出:饲养鹿群时需要搭配哪些饲料?不同年龄段鹿群的饲料配比有何讲究?鹿茸采收周期是多久一次?鹿茸收割后的伤口护理要注意哪些细节?“看视频根本看不出来,到了实地才发现,这里面的门道可真不少。”程进疆感慨道。
程进疆仔细观察着养殖场里的每一只鹿。从体表特征到身体结构,从生理指标到健康状况,从环境适应到应激反应,从繁殖表现到生长发育,从鹿的饮食习性到鹿茸的收割技术,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
学习过程中,他不时拿出手机,拍下当地鹿舍的建设情况、饲料配比的比例和方式、疾病防治的手段和处理方法,生怕错过任何一个关键点,日后照顾不好这群“小家伙”。
此次考察,他不仅学习了鹿的养殖技术,还深入了解了鹿产品的加工和销售流程,为南泉中心村的梅花鹿养殖产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次千里取经,让程进疆深刻体会到实践的重要性,也更加坚定了他发展梅花鹿养殖产业的决心。
程进疆返回南泉中心村后,迅速向滋泥泉子镇党委汇报了考察情况,从吉林长春引进一批梅花鹿进行试验性养殖的想法,获得了镇党委的大力支持和鼓励。得到滋泥泉子镇党委的支持后,程进疆便着手行动。在富源金泉畜禽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已有的鸵鸟、三黄鸡、红嘴雁、肉鸭养殖场内,他进一步完善了圈舍。程进疆说:“希望梅花鹿们到我们这里能更快地适应这里的环境和气候。”
经过3天4夜的长途跋涉,4月1日,22头梅花鹿顺利“安家”南泉中心村。
“合作”经营悟真经
阜康市富源金泉畜禽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于2025年1月正式成立,由南泉中心村党总支书记葛文军联合7名党员牵头组建,是党建引领乡村产业振兴的生动实践。程进疆深知,要让梅花鹿养殖产业在南泉中心村落地生根,必须让村民看到实实在在的效益。所以,他决定先通过合作社示范养殖,待积累成功经验后再向全村推广。
而彼时滋泥泉子镇党委正在大力推行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运营模式,鼓励村里党员带头入股合作社。程进疆表示:“党员干部就该走在群众前头,只有让村民看到养梅花鹿能赚钱,大家才会更有信心入股合作社。”
为保障梅花鹿健康成长,镇党委安排镇农业发展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指导梅花鹿养殖工作,提供专业建议,并定期派遣技术员对合作社成员开展培训,确保每位成员都能掌握实用的养殖技巧。
在合作社养殖基地里,专职饲养员丁青年负责22只梅花鹿的日常照料。“之前,只要有人来,它们就会躲到隔板里,现在也不怕生了。”程进疆向前来研学的新疆财经大学实践团队介绍道,这都多亏了丁青年的悉心照顾。
丁青年每日精心打理着养殖基地里动物的“饮食起居”,包括为它们提供充足、清洁的饮用水,严格把控投喂的时间、次数及先后顺序,每天清扫鹿舍。在他的用心呵护下,养殖场里红嘴雁的嘎嘎声与梅花鹿的呦呦声交织成趣,鸡舍里三黄鸡抢食玉米粒,鸵鸟则悠闲地散着步。
程进疆介绍,鸡、红嘴雁和鸵鸟养殖周期较短,仅需3个月便可产生收益,这些收益正好能补贴梅花鹿养殖初期的成本,直接投入到梅花鹿的饲养中。这种“短平快”的模式能够反哺“长周期”的梅花鹿产业,使其在起步阶段避免资金链困境。
展望未来传真经
“我非常看好!也很有信心!”当记者问及梅花鹿的养殖前景时,合作社股民谢勇德说,“自引进梅花鹿以来,至今没有任何损失。每只梅花鹿的购买及运输费用合计约5000元左右,而如今将其出售,每只售价基本在6000-7000左右,这已经实现了盈利。”
谢勇德补充道,梅花鹿全身皆是宝,鹿茸、鹿血、鹿肉等均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待形成一定规模后,对这些产品进行深加工,提升其附加值,将进一步提升合作社的经济效益。
“特色养殖小鹿刚买回来的时候大家就有了兴趣,如果要家养一两只从东北买回来成本太大,这样我们自己培育,来年五月份下了小鹿,村民就可以从我们这里购买小鹿进行养殖,逐步形成规模化养殖。”程进疆看到了梅花鹿养殖更为广阔的前景,梅花鹿无论是饮食还是生活习性都相对易适应,饲养难度不大。这意味着村民们不仅可以通过合作社参与梅花鹿的养殖工作,还能在此过程中学习梅花鹿产品的加工和销售技能,进一步拓宽增收渠道。
站在圈舍旁,程进疆描绘未来:“等这批梅花鹿产生效益,就引进新鹿扩大规模。还计划建民宿农家乐,让游客参观梅花鹿,品尝现抓现做的肉鸭、红嘴雁和三黄鸡。”这位曾在抖音寻商机的西北汉子,正带领乡亲将梅花鹿产业打造成乡村振兴“金名片”。
如今,滋泥泉子镇南泉中心村富源金泉畜禽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形成鸵鸟、三黄鸡、红嘴雁、肉鸭多产业联动格局,通过“以短养长”,用养鸡、鸵鸟的收益反哺梅花鹿养殖。后期还计划打造集养殖、观光、加工于一体的特色园区,让梅花鹿产业成为村民致富新引擎。
(本文为新疆财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实践课堂——“发现·记录大美新疆”实践成果吉海、马亚楠、贺翔宇、马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