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普县探索“文旅 +”模式 助力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新时代文旅融合发展的浪潮中,泽普县积极探索“文旅+”模式,通过与生态、文艺、产业、服务等领域深度融合,为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让这座位于新疆南部的小城焕发出独特魅力。
“文旅+生态”:打造绿色旅游名片

泽普县凭借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将文旅与生态深度融合,全力打造独具魅力的绿色旅游名片。叶尔羌河国家湿地公园宛如镶嵌在泽普大地上的绿色宝石,它坐落于距县城东15公里的提孜那甫河畔,总面积2050公顷,湿地率高达98.8%。这里以芦苇和沼泽为核心,涵盖多片洪泛湿地、沼泽与库塘。公园内生物多样性丰富,有脊椎动物105种。芦苇摇曳,湖水粼粼,珍稀鸟类或觅食或休憩,构成了一幅生机盎然的自然画卷。
从20世纪80年代起,法桐就成为泽普城乡绿化的主角,泽普也因此成为“法桐天堂”。法桐生态公园作为南疆唯一以法桐为主题的公园,享有城市 “肺叶” 美誉。这座始建于2009年,占地近千亩的公园,以法桐和凤凰为景观主题,凤凰造型的湖区尤为亮眼。园内健身区、儿童游乐区、步行道等设施一应俱全,满足不同人群需求。长约1.5公里的法桐大街同样迷人,滴灌培育的法桐枝叶交错,形成绿色隧道,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赛力乡荒地村的“叶河花月夜”景区是泽普旅游新地标。自2024年4月建设并试运营后,迅速吸引游客。景区绿树繁花与农舍相映成趣,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繁花广场、向日葵园是打卡胜地;娱乐区内,电动卡丁车赛道上激情飞扬,亲水平台充满童趣。夜幕下,漫步步道,歌声萦绕,浪漫十足。此外,景区完善的服务设施,不仅为游客提供便利,还为返乡大学生提供创业平台,特色餐厅、民宿等纷纷入驻,活力满满。依玛乡托万古勒巴格村的“清・黑水营”景区特色鲜明。形态各异的稻草人极具视觉冲击力,十二生肖、士兵等造型引得游客争相合影。在冬季时期稻草冰雪游系列活动精彩纷呈,稻田滑冰场、叼羊比赛热闹非凡,农产品展览区更是展现出乡村振兴的成果。
泽普县以生态为底色,以文旅为画笔,绘就了一幅幅动人的绿色旅游画卷,正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八方来客。
“文旅+文艺”: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泽普县深挖县域历史文化、特色文化、民俗文化,将文艺元素巧妙融入旅游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在乡村旅游发展中,泽普县注重发挥文艺的引领作用,鼓励各乡镇挖掘本土特色文化,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文艺品牌。在“锦绣泽普・国风雅韵”中华文化艺术季中,法桐公园、叶河花月夜景点作为重要活动场地,以美丽爱情为主线,充分展示“连理枝”所孕育的爱情力量,打造了一处集生态、餐饮、休闲、娱乐、观景于一体的旅游胜地。活动期间,景区内开展了汉服巡游、古典乐器演奏、国风书画展览等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身着精美汉服的演员们穿梭在景区的亭台楼阁间,与古色古香的建筑相映成趣;悠扬的古筝、琵琶声在湖畔响起,吸引众多游客驻足聆听;国风书画展览中,一幅幅描绘泽普自然风光与人文风情的作品,让游客深入领略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地特色文化的交融之美。“梧桐树夏”系列活动更是成为泽普文旅融合的又一亮点。
在“梧桐树夏”美食文化周,泽普县的大街小巷弥漫着诱人的香气。烤全羊、馕坑肉、抓饭等特色美食让人垂涎欲滴,还融合了当地林果资源制作的特色糕点、果饮等,为游客带来丰富的味觉体验。美食摊位前,厨师们现场展示烹饪技艺,游客不仅能品尝美食,还能学习制作方法。同时,活动现场还设置了民俗表演区域,欢快的麦西热甫舞蹈、精彩的木卡姆演出,让游客在享受美食的同时,感受浓郁的民族风情。依托丰富的林果资源,打造了众多生态旅游示范点。
在苹果赏花季期间,阿克塔木乡和阿依库勒乡等地的苹果园成为游客的热门打卡地。连绵起伏的苹果树枝头缀满粉白相间的花朵,游客们漫步其中,仿佛置身于花的海洋,不仅能欣赏到美丽的自然风光,还能参与到采摘、制作苹果干等农事体验活动中,感受乡村生态旅游的独特魅力。
布依鲁克塔吉克族乡通过举办塔吉克族传统婚礼演示等活动,完整再现了提亲、迎亲等特色婚俗,让游客亲身感受塔吉克族独特的文化魅力。这些富有民族特色的文艺活动,不仅丰富了游客的旅游体验,还促进了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增强了民族凝聚力,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积极推动文化下乡活动,组织文艺工作者深入乡村,开展文艺演出、书画展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培训等活动,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了群众的文化素养和艺术水平。通过培养乡村文艺人才,引导群众参与到旅游服务中来,实现了文化传承与旅游发展的相互促进,让乡村文化在旅游产业发展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文旅+产业”:延伸旅游产业链条
泽普县立足自身资源优势,突出泽普苹果、红枣、核桃“三宝”,积极推动文旅与产业深度融合,延伸旅游产业链条,通过举办旅游文化季、农产品展销会等活动,将农副产品推向市场,不仅增加了群众收入,还提升了泽普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泽普县还鼓励群众发展农家乐、民宿等乡村旅游项目,将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与旅游服务有机结合,以地方特色、民俗文化、非遗为主题,研发文创产品 40余种,并结合泽普“三宝”、特色农副产品开发“泽普礼物”,开设泽普礼物旗舰店,极大地丰富了旅游产品种类,实现旅游产品高品质、多样化发展,推动旅游产业从单一观光向多元体验转变,延伸了旅游产业链条。游客在品尝农家美食、体验农事活动的同时,还能购买到新鲜的农副产品,实现了从“卖产品”到“卖体验”的转变。在文旅与工业融合方面,泽普县积极探索工业旅游发展模式。当地的一些特色工业企业,通过开放生产线,让游客了解产品的生产过程,感受现代工业的魅力。企业还利用自身资源,开发了一系列工业旅游产品,丰富了旅游商品种类。这种文旅与农业、工业的融合发展,既拓展了旅游产业的发展空间,又为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实现了产业协同发展。
“文旅+服务”:提升旅游体验品质

为了给游客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旅游体验,让游客能够更加便捷地到达各个景区景点,不断加强旅游服务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打通了干线公路与景区连接线,完善了直达公交、绿道、骑行道等微循环设施,增强了旅游交通服务功能。构建了“外部交通快捷,内部交通顺畅,慢行交通丰富”的“快进慢游”旅游交通体系。不断完善景区公共设施建设,新建和改造了一批旅游厕所,落实旅游厕所国标化,提升了厕所的卫生条件和服务水平。加强适应老、幼、孕、残等群体需求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改造,推动景区景点配备无障碍旅游设施,让每一位游客都能感受到贴心的服务。在智慧旅游建设方面,泽普县研发了信息准确、更新及时、便于查询的“云游泽普” 智慧文旅平台。该平台整合了景区门票预约、餐饮住宿预订、旅游产品购买、目的地导航等功能,为游客提供一键式服务,极大地方便了游客出行。同时,通过智慧文旅平台,游客还能实时了解景区的游客流量、天气情况等信息,合理规划旅游行程。在旅游服务质量监管方面,泽普县加强对星级酒店、星级农家乐、旅行社、娱乐购物场所的日常监测,及时处置监测发现的各类问题,确保旅游市场秩序规范。同时,加强旅游从业人员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和业务水平,为游客提供热情、周到、专业的服务。
通过探索“文旅 +”模式,泽普县旅游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未来,泽普县将继续深化文旅融合,不断创新发展模式,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提升旅游服务品质,努力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让更多游客领略到泽普的独特魅力。(泽普融媒 冶小平 吴昊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