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
分享到:

戈壁明珠的生态涅槃:蘑菇湖水库的生态戍边战

戈壁明珠的生态涅槃:蘑菇湖水库的生态戍边战

2025-06-30 18:11:38 来源:中新网新疆

  戈壁明珠的生态涅槃:蘑菇湖水库的生态戍边战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蘑菇湖水库水环境综合治理实践入选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案例

  近日,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组织编写的《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案例》正式出版发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蘑菇湖水库水环境综合治理实践成功入选,实现了从“生态伤疤”到“碧水明珠”的华丽蜕变。

  谁能想到,这片如今碧波荡漾、水鸟翔集的湿地,几年前还是水质长期为劣V类、“酱油色”污水横流、臭气熏天的“生态痛点”。

  沉疴宿疾:明珠蒙尘,劣V类水成“心头之患”

  蘑菇湖水库始建于1957年,是兵团第一代军垦战士响应党中央“屯垦戍边”号召,在戈壁荒原上肩挑手挖建成的大(二)型平原水库,总库容1.8亿立方米,滋养着下游200万亩农田。然而,伴随石河子市工业化进程,这座“戈壁明珠”水体逐渐富营养化。

  “过去的水像酱油一样黑红,臭味几公里外都能闻到。”蘑菇湖附近居民石玉革回忆道。因地处城市地势最低处,半个世纪以来,工业废水、生活污水通过蘑引渠直排入库,导致水质恶化至劣V类,富营养化严重,鱼虾绝迹,生态功能几近丧失。

  

历史资料

  八师石河子市水利局蘑菇水库老职工高腾坦言:“污水处理厂建成前,水库水质长期严重污染,成为制约区域发展和民生改善的‘心头之患’。”

  系统亮剑:勠力同心,环保铁军战“黑水浊波”

  2018年,八师石河子市以中央环保督察整改为契机,投资12亿元打响“截污控源、过程阻断、末端治理”三大战役,实施系统治理,形成以蘑菇湖库区为主体,以滨岸带治理建设为生态屏障,以城镇生活污染源和工业污染源为重点整治对象,以双泉集干排、西干排和蘑引渠3个生态廊道建设为脉络,构建“一库、一带、两区、三廊”的总体整治空间布局。

  这是新时代的“屯垦戍边”战役!北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拔地而起,日处理污水能力达10万吨,中水全部回用;40公里长的中水回用管道如动脉般延伸,将处理后的再生水输送到十户滩园区;双泉集干排、蘑引渠等河道完成清淤整治,非法排污口被彻底斩断。滨岸带表流湿地如同“生态滤芯”,净化后的水流缓缓注入水库。

《湿地风光》。 杨银学 摄
《湿地风光》。 杨银学 摄

  “兵团人骨子里有股不服输的劲儿!”八师石河子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希虎介绍,“2023年,蘑菇湖水质改善率以33.65%位居全国第一,提前实现消劣目标;2024年,蘑菇湖各项水质指标均达到Ⅴ类及以上标准限值,定类指标总磷较上年同期下降0.06毫克/升。”

  科技戍边:数字助力,智慧治水行“兵团方案”

  为推进水环境精准治理,八师石河子市以数字化手段为核心,全面加强工业污染源头管控。针对印染、化工等高耗能行业,实施清洁生产改造,工业园区配套污水预处理与在线监控双系统,并创新引入除盐设施破解废水盐碱化难题,实现园区污水达标处理、稳定回用。通过全面排查修复排水管网漏洞,确保工业污水零外排;同时运用无人机巡查对蘑菇湖水库上游“散乱污”企业开展专项整治,清淤引流鱼塘排渠,建立兵地联动机制管控库区放牧污染。

执法人员匡琦琛在双泉集监测断面观察在线监测设备。 赵俊晓 摄
执法人员匡琦琛在双泉集监测断面观察在线监测设备。 赵俊晓 摄

  八师石河子市生态环境局赵俊晓介绍:“我们以数字化赋能监管体系,搭建环境监察执法信息化平台,动态发布企业环保“黄红牌”警示,结合河长制开展智能巡查,设置警示牌强化实时监测。严格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智能预警,对污水处理厂等重点点位实行24小时在线监测,发现问题即时推送整改指令,以科技手段筑牢“只能更好、不能变坏”的生态底线。”

  “石河子市第二污水处理厂2024年处理污水量超1743万吨,中水回用率100%。2025年截至目前,累计处理污水708.68万吨,排水达标率100%,中水全部回用。不仅促进了水资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还大幅减轻了蘑菇湖的纳污压力。”石河子首创水务有限公司水务生产部副经理权衡表示。

污水处理厂曝气池。颜润泽 摄

  两山实践:水清岸绿,生态蜕变现“兵团精神”

  夕阳下的蘑菇湖,芦苇摇曳,白鹭的翅梢掠过湖面,惊起碎银般的倒影,漾开满池星光。摄影爱好者、蘑菇湖水库工作人员相海云亲身经历了这场生态变迁:“碧水蓝天时,白鹭掠过湿地的画面美得让人屏息。”

张德智 摄

  两山实践最直观的见证者,是光临蘑菇湖的野生动物。随着水质改善,库区生态链逐步修复,白鹭、野鸭等珍稀鸟类成群结队栖息于此,成为水库生态的“质检员”。这些对水质极度敏感的物种,用翅膀为治理成果投下信任票——它们的选择,印证了蘑菇湖已从“鱼虾绝迹”到“水鸟翔集”的质变。

  这座见证兵团人从“开荒造田”到“治水还绿”的水库,正以它的重生诠释着: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征程上,兵团精神永远是那支最有力的画笔。

【编辑:袁晶】
《中国新闻》·大美新疆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201号]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制作:中新社新疆分社  技术支持:0991-8557237  新闻热线:0991- 8550318 / 8556479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