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和职教协作结硕果:“组团式”帮扶激活和田职业教育新动能
6月27日,和田职业技术学院汽车整车实训大厅里,天津援疆教师林泉手持精密检测仪,以真实故障车辆为教具,为学生讲授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课。他结合行业前沿案例,从示波器操作到故障诊断,将理论知识融入实操环节,让汽车电控原理变得生动易懂,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林老师讲课理论实践相结合,效果特别好,课堂氛围活跃,我们都爱上他的课。”工程技术系学生比拉力・依拉力说。

作为天津交通职业学院援疆教师,林泉不仅深耕课堂教学,更将“传帮带”作为重要使命。他与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专业负责人冶福海结对,从教案设计到实训管理,毫无保留地分享天津职业教育经验。在林泉的指导下,冶福海的教学水平显著提升,其主讲的《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课程成为学生热门选择。

“跟着林老师,我在教学方法、教学能力和科研上都收获很大,学生也更愿意主动探索学习方法。”和田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冶福海说。
谈及教师队伍培养,林泉表示,要为教师搭建清晰的上升通道,从能力提升、论文撰写、大赛成果获取、职称晋升等方面进行系统培养。同时,根据教师的个人专长因材施教,对操作能力强的教师,重点培养其大赛指导能力。对文字功底扎实的教师,则着重提升论文撰写和人才培养方案设计能力,从而推动整个教师团队的发展。

在学院面点实训室,天津职业大学援疆教师王志远正耐心指导学生制作辫子面包。课后,他积极投身教师队伍建设,通过专题讲座、示范课等形式,将“岗课赛证”综合育人等先进理念引入和田职教课堂,以“师带徒”机制重点培养3名青年教师。定期开展教学研讨,引导教师进行学情分析和教学反思,有效提升了团队教学能力。
天津市对和田职业技术学院的帮扶呈现全方位、立体化格局。3.6亿元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215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创新创业孵化;连续选派5名管理干部、83名骨干教师和175名支教大学生,为学院发展注入“天津智慧”。

在“组团式”帮扶中,天津16所高校组建对口支援联盟,天津院校及合作企业捐赠价值220余万元教学实训设备与软件,助力学院从零起步构建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牵头建成和田地区首个市域产教联合体、产业学院,并开设两个订单班,深化产教融合。此外,开展13场创新创业培训,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
师资建设方面,创新实施“1+1+N”师带徒培养模式,构建“政治素养+专业能力”双螺旋培养体系。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培训机制,75名专家开展专题指导,64名教师赴津研修,29名援疆教师与86名本地教师结对成长。一系列举措推动职教帮扶从“输血”向“造血”转变,学院教师荣获国家级一等奖2项、自治区级特等奖1项及其他奖项17项。

“我们将持续深化‘师带徒’机制,打造‘天津所能+和田所需’的教育援疆新模式。”天津援疆干部、和田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李宏表示,将发挥 “大组团” 优势,紧扣新疆产业需求,优化专业结构,深化政校企合作,推动数字化转型,为和田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阿卜力克木·依卜拉依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