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滋泥泉子舍志贵:用美食点亮乡村振兴之路
“在咱八户沟中心村,这些传统美食可都是宝贝,得让它们发挥出更大价值,带着乡亲们过上好日子!”阜康市滋泥泉子镇八户沟中心村八户沟片区党支部书记舍志贵目光坚定地说道。八户沟村,这个典型的回族聚居村落,犹如一颗镶嵌在新疆大地上的明珠,拥有丰富民族文化与深厚历史底蕴,尤其是丸子、馓子、油果子等传统美食,独具魅力。然而长久以来,这些“舌尖上的宝藏”却一直未能转化为村民实实在在的财富。
直到2024年冬天,新任党支部书记舍志贵走马上任,面对这一困境,决心破局。一次走访中,看到村民在厨房制作金黄油果子的场景,他灵感乍现,一个将美食打造成规模化、长期化产业的想法在心中萌生,八户沟村的美食产业发展之路就此开启。
党建领航:从散户经营到合作社的破局之路
“咋就不能把大家组织起来,搞成规模化、长期化的产业?”2024年冬,八户沟村新任党支部书记舍志贵,望着村民刚出锅的金黄油果子,灵感闪现。
八户沟村,这个回族聚居村,有着传承数代的美食制作技艺,丸子、馓子、袈裟等特色美食独具风味,却一直未能转化为经济优势。村民们多是零散售卖,今天卖明天停,难以形成规模。
舍志贵决心改变这一现状。他挨家挨户走访,倾听村民心声。许多村民无奈地念叨着“冬天待在家没收入”,村民们的无奈,让他更坚定了打造美食产业的决心。恰逢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政策东风,舍志贵顺势而为。
然而,合作社筹备并非一帆风顺。据滋泥泉子镇党委副书记魏磊介绍,合作社筹备期间,舍志贵的妻子率先给予支持,成为合作社的第一位社员。但多数村民仍在观望,担心产品滞销。舍志贵拍着胸脯承诺:“政府和村委会兜底,赚了是大家的,赔了算我们的!”
随后,他带领党员骨干在村里走访。通过与村民的深入交流,将最初计划的“简单实惠”食品清单,调整为包含丸子、馓子、夹沙、油果子、麻花、糖糕等6种回族特色美食的“春节爆款套餐”。这些美食都是村民们在走访中反复提到的“过年必吃”传统佳肴,充分体现了八户沟村的饮食文化特色。

2024年12月19日,天山花儿农副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正式揭牌。不懂烹饪的舍志贵,亲自把关设备调试、生产工序和产品质量。“我们就将流程拆解给每一个人,比如一个人和面,一个人掌握火候,一个人切,油香那些我们都有称,有一个固定的标准。”舍志贵向记者说明,制作流程的细化,为标准化生产奠定基础。

匠心运营:标准化生产背后的“舍式坚持”
合作社成立后,舍志贵开启了他的“送货征程”,周边乡镇集市常能听到“老舍又来送货了,后车厢都塞满咧!”的招呼声。
在阜康市滋泥泉子镇天山花儿农副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间里,村民正有条不紊地忙碌着,洗面、沉淀、蒸制,每一个步骤都娴熟而专注。佘志贵介绍说,进生产间有严格流程,制作也有统一标准。
“食品安全是大事,容不得半点马虎。”舍志贵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为了确保产品质量,舍志贵总爱“盯”在生产一线,始终坚持亲力亲为。每次原材料进回来,他都会仔细验货,对着原材料检查生产日期、品质、新鲜度等。对于出锅的食品,舍志贵必定先舀一小碗尝:用筷子夹起吹凉,抿一口尝尝咸淡,再看看面皮边缘有没有蒸焦的痕迹,保证每次产品的口味要统一。
在销售渠道拓展方面,滋泥泉子镇党委大力推动直播助农带货直播,舍志贵也紧跟电商潮流,他勇敢地带领村民涉足直播带货领域。尽管一开始直播效果并不理想,但他没有放弃,不断总结经验,调整话术和展示方式。功夫不负有心人,在2024年12月10日的俩小时直播中,直播间累计点赞量1.8万,观看人数2000余人。馓子、麻花、糖拧拧等均受到网友热捧,销售一空。这对于从未接触过互联网销售的村庄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突破。
为了保证合作社运营的透明度和公正性,舍志贵设立了党员监督岗。他带头公示每一笔开销,小到几元钱的调料采购,大到设备购置费用,都清清楚楚地记录在案,让村民们看得明白、投得放心,也让合作社越来越规范。在舍志贵的带领下,合作社的业绩蒸蒸日上。截至目前已盈利3万元,成为全镇名副其实的“行业领先”合作社。
这实实在在的收益,让村民的生活发生了显著变化。更令人欣喜的是,合作社的发展还增强了村里的凝聚力。曾经各顾各的村民,如今会主动互帮互助,在生产忙碌时,大家会自发地聚在一起,帮邻户揉面、炸货,共同赶制订单。
向新而行:让乡间美食香飘千里
如今的天山花儿农副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已经走上了正轨,但舍志贵并未满足于此,他有着更宏大的发展规划。“今年要跟阜康市滋泥泉子镇沙枣花香奶制品合作社搞联名礼盒,把他们的酸奶装进咱的包装盒里。”舍志贵一边翻着手机里与沙枣花合作社负责人的聊天记录,一边介绍道。他希望通过资源整合、优势互补,推出更具特色和市场竞争力的产品。
按照规划,合作社下一步将对村里的老文化室进行扩建,扩大生产空间。同时,计划引入真空包装设备,将产品的保质期从3天延长到15天,这将大大拓宽产品的销售范围和周期,让八户沟村的美食能够走向更远的地方。
关于品牌建设,舍志贵也有着清晰的目标:注册“天山花儿”商标,提升产品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认可度。他憧憬着,有一天,八户沟村的丸子、馓子等特色美食,不仅能走出新疆,还能摆上内地超市的货架,让更多人品尝到乡间美食的独特风味。
“谈成的还有个天山天池的大单子,以后每天要订购400份凉皮呢!”说起这事,舍志贵的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承接的天山天池景区的项目六月底便会正式开展供应,预计旺季可收入29万元,全年可收益35万元。此前合作社日均销量仅数十单,天山天池单日400份的订单量,相当于传统销售场景日销量的数倍,生产规模实现从“家庭作坊”到“批量供给”的量级跨越,成为合作社迄今单量最大的订单。
暮色中的八户沟村,合作社作坊里飘出阵阵诱人的油香,伴随着村民们的欢声笑语,在村庄上空久久回荡。舍志贵用美食为八户沟村串起的,不仅是一条致富路,更是一个村庄向新而生的希望,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八户沟村正朝着美好的未来大步迈进。

阜康市滋泥泉子镇天山花儿美食工坊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凉皮。王凌红 摄
(本文为新疆财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实践课堂——“发现·记录大美新疆”实践成果 伊桐溪 王娇 阿依达娜·阿扎玛提 王凌红 任玟企 贺翔宇 马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