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产业高地:北京援疆助力和田构建多元现代产业格局
中新网新疆新闻7月1日电(陶拴科)缝纫机的嗡鸣声汇成一片,在新疆纱纤亿股份和田经纶服饰有限公司的车间里回荡。今年36岁的热依汗·依明在布料间灵巧穿梭,将一件件工作服的边角缝合得平整细密。
8个月前,她还是一位普通农民,如今已成为生产尾部的组长——每月稳定的收入、日益精进的技能,以及对未来更清晰的期盼。这方寸工位上正是北京产业援疆精准滴灌下,和田群众在家门口端稳“就业饭碗”。

纺织车间里的新生计
走进新疆纱纤亿股份和田经纶服饰有限公司,智能吊挂流水线织锦,从裁剪到包装一气呵成。车间尾部组长热依汗指尖翻飞,脸上洋溢着自信:“我们是按做的活儿多少来算工资,干得多赚得也多。现在我每个月能挣2800-3500元,我挺喜欢这份工作的。”
新疆纱纤亿股份和田经纶服饰有限公司经理邱圣华介绍说:“我们工厂目前已经招聘了600多名当地工人,这些员工主要来自附近社区,为工厂的生产提供了重要支持。为了进一步帮助本地居民增加就业机会,今年工厂计划再新增500个岗位。”
邱圣华表示,工厂一直重视吸纳本地劳动力,这不仅促进了企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当地经济的繁荣。通过提供稳定的工作岗位,工厂帮助很多家庭增加了收入,提升了生活质量。
医疗耗材填补南疆空白
在和田市北京工业园区另一隅,新疆睿亿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的洁净车间里,手术衣和隔离衣在全自动生产线上鱼贯而出。该公司总经理助理叶炳成介绍:“32条生产线日产2万件,不仅辐射全国,还出口海外。”更令人振奋的是,这家“专精特新”培育企业已斩获两项实用新型专利,其复合型手术衣防渗透性能达国际标准,一举填补南疆高端医用耗材生产空白。
睿亿医疗的落户,标志着北京产业援疆向高附加值领域迈进。叶炳成展望未来:“两条全自动化新线投产后,日产能将跃升至5万件。我们将以新疆为支点,撬动全国市场。”科技赋能,让和田从产业承接者转身为创新参与者。

北京援助推动和田乡村振兴提速
近年来,北京市援疆和田指挥部积极推动乡村振兴,带动和田县稻香村等地发生了显著变化。稻香村依托独特的“沙漠+稻田”生态旅游特色,逐步打造成为新时代乡村发展的典范。村内传统的“阿依旺”民居沿着干净整洁的道路延伸,村道两旁的昆仑山雪融水经过硬化改造后清澈见底,流向村民的花园、果园以及稻田,展现出一幅宁静美丽的乡村画卷。
在村里,核桃木制成的餐饮店、民宿和特色工艺品店随处可见,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许多农家小院敞开大门迎客,孩童在葡萄架下嬉戏,主人忙着招待游客品尝地道维吾尔族特色菜肴。
村民阿米娜说:“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村子也变得更漂亮了。感谢党和政府,还有北京援疆的帮助,让我们有了稳定的工作和收入,日子过得甜甜的,特别幸福。”
稻香村的发展离不开北京援疆的支持。近年来,累计投入援疆资金7000多万元,用于整村改造和田园综合体、民俗文化村的规划建设。村里刺绣、餐饮、民宿等多种业态兴旺发达,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村民通过土地流转分红、房屋出租和就近就业实现收入增长。和田县百和镇稻香村党支部书记庞宇航表示,村庄经过“蝶变”,未来将争取打造成为和田乡村振兴的样板。
在乡村振兴的推动中,北京援疆注重科技赋能,启动了“两粒种子”京和科兴暨青少年筑基项目。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4师225团新开发的沙地上开展玉米新品种筛选试验,引进了京科968、MC703、农科糯336等高产玉米品种,单产持续刷新南疆纪录。同时,通过消费助农活动,邀请北京市50家采购商参加新疆农产品北京交易会,签订采购合同金额达5.7亿元。此外,北京市援疆和田指挥部举办援疆产品直播专场,推动援疆礼盒进入工会、社区、机关、学校和企业,进一步扩大了农产品销售渠道。

近年来,北京在产业援疆方面,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核心,深刻贯彻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北京作为国家政治、文化、科技和经济中心的资源优势,精准对接和田地区产业需求,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在医疗科技、纺织服装、大数据等重点产业领域实现突破,不仅有效激发了和田地区经济内生动力,也切实带动了就业增收和社会稳定。
通过创新驱动与产业融合,北京援疆不断深化产教研协同,强化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促进产业链向中高端延伸,提升和田产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据悉,“十四五”期间,北京市在和田投入109.58亿元援疆资金,支持多个领域发展。